中国人民银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阶段性推升中国PPI,但风险总体可控

2021-05-11 20:16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本文共951.5字  |  预计阅读: 4分钟
汇通财经讯——针对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其带给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专栏文章称,国外通胀走高对中国的输入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品价格,叠加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阶段性推高中国PPI涨幅。
汇通财经APP讯——针对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其带给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专栏文章称,国外通胀走高对中国的输入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品价格,叠加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阶段性推高中国PPI涨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该专栏文章并称,综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中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

文章解释称,对于年内PPI阶段性上行,宜历史、客观地看待:一是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低基数”下的“高读数”,“两年平均来看,预计2020-2021年PPI年均涨幅仍会处于合理区间,”;二是历史上看PPI指标本身波动就相对较大,在数月内阶段性下探或冲高的现象并不鲜见。

至于PPI对CPI的影响,文章称,近年来中国PPI向CPI的传导关系明显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起伏波动对中国CPI走势的影响也相应较低;初步预计今年CPI涨幅较为温和,受外部因素影响总体可控,将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文章称指出,“当然,需对大宗商品涨价给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保持密切关注,综合施策保供稳价,及时有效管理预期,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失序。”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稍早公布,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略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7%,非食品价格上涨1.3%。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8%,为2017年10月以来最高,高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6.5%。

详情请看《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下载易汇通电脑版行情软件

0

行情

欧元美元 1.1700 -0.0004 -0.03%
英镑美元 1.3552 -0.0003 -0.02%
美元指数 97.89 0.04 0.04%
美元人民币 7.18 0.00 0.01%
美元日元 147.46 0.29 0.19%
现货白银 37.968 -0.012 -0.03%
现货黄金 3,343.91 8.01 0.24%
美原油 61.95 -0.03 -0.05%
澳元美元 0.6513 0.0008 0.13%
美元加元 1.3806 -0.0012 -0.09%
上证指数 3,718.84 22.07 0.6%
日经225 43,749.03 370.72 0.85%
英国FT 9,138.90 -38.34 -0.42%
德国DAX 24,359.30 -18.20 -0.07%
纳斯达克 21,622.98 -87.6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