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周三(10月21日)宣布,对11家金融机构开展了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人民币1055亿元,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根据中国央行公告,此次操作期限为6个月,利率为3.35%。
中国央行上一次进行MLF操作是在今年8月19日,当时对14家金融机构开展共1100亿元6个月期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3.35%;8月末MLF余额4900亿元。
市场分析认为,此举或旨在对冲资本外流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央行和金融机构9月份外汇占款较上月大幅减少人民币7612.78亿元,连续第四个月下降,且降幅比8月份的7238.36亿元更大,更是连续第二个月创历史单月最大降幅,显示外资仍在持续流出中国。
今年以来,随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股市剧烈动荡、美元持续强势以及8月中旬人民币大幅贬值,资本持续流出中国。
周一(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6.9%,创下2009年初以来最低增速,加剧了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中国央行第四季度有望通过继续降准等措施来补充流动性。
此外,10月10日,中国央行将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扩围,旨在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也意味著更多商业银行可将贷款作为抵押从央行借入低成本资金。
政策一出,即引发热议,不少市场人士将此视为中国版QE,有人甚至认为此举将释放人民币7万亿的流动性。
对此,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已表示,央行此举不会对流动性总量产生显著影响,也不可能是中国版的QE。
中国央行近些年创新推出了SLF、MLF和PSL等工具,以满足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对流动性的需求,并引导市场利率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