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金网9月9日讯——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在讨论到中国债务问题时,分析师们都只能参考所谓的社会融资总量(TSF)。该数据显示,不到10年间,中国新增20万亿贷款,远超发达市场QE总和。
然而,一年前,市场发现,TSF数据不足以有效覆盖所有中国新增贷款。高盛此前曾表示,中国债务问题比预期得更严重;去年资金数量大增,暗示中国信贷数量激增,中国贷款总额约为25万亿,占中国2015年GDP的36%。该数据比TSF显示数据高出9%。
高盛得出该数据的途径是这样的:不直接量化信贷延伸品数量,因为金融机构不会清楚公布其资产配比,难以判断出其中多少信贷是企业债或者房贷。因此,高盛研究的是反映出信贷总量的元素,资金。资金流动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金融机构的资金情况。说到底,信贷会产生资金,因此资金的动向,能够反应出信贷的情况。
这些资金往往来自家庭和企业各种金融投资,其中包括家庭和企业的银行存款,以及家庭和企业的非存款性金融投资,包括理财产品,投资资金,保险计划和集体信托产品。
根据标普(S&P)的估计,到2020年,中国未结清企业债将达到32.6万亿美元,其占全球企业借款的份额将从去年的35%升至43%。
比中国债务大山更令人担心的是其摇摇欲坠的内部结构。在标普评估的1943家中国大型企业中,略高于一半落入该机构的“高度杠杆化”类别——在根据企业借助盈利偿还债务本息的能力划分的五种类别中,这是风险最高的类别。
债务问题或许没有想象的严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则认为,中国尚不存在债务危机有另外两个重要原因:其一,中国是高储蓄国家,即便在储蓄率已经有所下降的2015年,储蓄率依然高达47%。这意味着,中国债务融资来源主要是国内储蓄。这种格局,使得中国可以不受外部干扰,平滑处理自己的债务。
其二,中国是一个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这使得债务的融资主要来自相对稳定的银行存款,而非波动性很大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资金,决定中国金融业的风险点主要集中于流动性上,偿债能力则居于其次。
摩根士丹利上此前也在报告中称,中国的不良债务问题并没有想的那么严重,因为中国的多数债务集中在国有企业,非金融公司债主要是人民币债务,而计入中国的高储蓄率与外汇储备之后,总负债水平就减轻了不少。
摩根士丹利指出,尽管中国不良贷款率虽升缓慢升高,但目前跟美国持平。自经济减速以来,中国的债务一直在增加,但主要是内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