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支付“逼宫”银联 得数据者得“天下”!

2016-08-29 16:51 来源:中国手机支付“逼宫”银联 得数据者得“天下”!
本文共668字  |  预计阅读: 3分钟
汇通财经讯——中国第三方手机支付大规模兴起,越来越多的餐馆从刷卡支付转向了扫码支付,造成的后果就是,银联,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遭遇“大出血”。而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切断了消费者和银行得直接联系,银行因此无法获取最关键的消费模式数据。
汇通财经APP讯——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汇金网8月29日讯——中国第三方手机支付大规模兴起,商业银行获取消费者数据的途径因此受到了冲击;而消费者数据一直是新兴金融和消费商业模式的关键。

第三方支付崛起

本月早些时间,阿里旗下蚂蚁金服总裁曾表示,通过支付宝支付不需要经过银联。

第三方支付的崛起造成的后果就是,银联,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遭遇“大出血”。推动第三方支付崛起的,不仅是网络购物盛行,还包括迅速崛起的线下手机支付。

上海金融科技顾问公司Kapronasia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餐馆从刷卡支付转向了扫码支付,导致2015年银行账单收入减少了200亿美元

丢钱事小,丢数据事大

结算费用只是银行总收入的一部分,银行总收入主要来源是贷款利息收入。分析师认为,中国银行面临的更关键的问题是,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切断了消费者和银行得直接联系,银行因此无法获取最关键的消费模式数据。

Kapronasia创始人Zennon Kapron指出,随着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将中心从支付服务转向销售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如叫车,在线购票和理财业务,数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关键。银行严重缺乏能够帮助他们推出具有竞争力和服务的消费数据。

大部分用户选择将银行账号绑定支付宝或者微信钱包。这意味着传统银行存款仍然是最终的资金来源。但消费者选择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时,银行无法获得商店名称和地址等数据。银行方看到的数据仅仅显示接收方是支付宝或者微信。

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利率限制,违约上升,以及对抑制信贷增长的需求冲击,这种情况下,丢失消费数据成了银行面临的新考验。大数据对银行扩张新业务至关重要。

上海86研究公司首席金融科技分析师Wang Xiaoyan指出,过去,商业银行重点关注大型企业的业务,不怎么在意消费者方面。但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企业业务的利润增长也随之遭遇压力。银行显然希望抓住零售业务,但缺失消费和支付数据,想要吸引消费者注意显然会困难重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随着银行业逐步注意到消费数据的重要性,国内四大国有银行近年来各自都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资产规模最大的工商银行推出的融e购商城,2015年拥有3,000万用户,营业额为8,700亿人民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下载易汇通电脑版行情软件

0

行情

欧元美元 1.1389 0.0028 0.25%
英镑美元 1.3291 0.0027 0.2%
美元指数 99.23 -0.20 -0.21%
美元人民币 7.30 0.00 0%
美元日元 142.11 -0.31 -0.22%
现货白银 32.506 -0.232 -0.71%
现货黄金 3,327.04 -15.91 -0.48%
美原油 63.75 1.92 3.11%
澳元美元 0.6371 -0.0020 -0.31%
美元加元 1.3837 0.0005 0.03%
上证指数 3,276.73 -3.61 -0.11%
日经225 34,730.28 352.68 1.03%
英国FT 8,275.66 0.06 0%
德国DAX 21,205.86 -105.16 -0.49%
纳斯达克 16,286.45 -20.71 -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