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要求大行合理搭配资金融出期限,明确政策基调未改

2016-08-25 12:48 来源:汇通财经原创 编辑: 思寓
本文共471字  |  预计阅读: 2分钟
汇通财经讯——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央行8月25日就流动性管理问题召集主要大型银行开会,要求大行合理搭配资金的融出期限,防止融出资金的期限过于集中;央行并明确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不会改变。
汇通财经APP讯——据路透报道:业内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央行周四(8月25日)就流动性管理问题召集主要大型银行开会,要求大行合理搭配资金的融出期限,防止融出资金的期限过于集中;央行并明确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总基调不会改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此举释放出其仍希望保持资金面平稳的信息,希望通过降低隔夜融资占比,来降低金融加杠杆的风险。

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称,今年以来,隔夜的融出资金量(占比)一直高居在90%左右,过于集中让央行担心风险。

该消息人士还透露,央行在会上并表示,希望各行认真对待流动性管理的问题,如果到期后的14天期逆回购需求不佳,不排除继续推出更长期限的逆回购,以引导市场。

路透已就此消息联系中国央行,但其表示不予置评。

上海某银行交易员认为,央行目的是让资金融出的期限拉长,既改善了隔夜占比太集中的局面,也能提高机构的融资成本,让大家控制杠杆。

一大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目前看,双杠杆中先降期限杠杆是方向,总量杠杆下降目前看对市场杀伤力过大。

对于降杠杆的效果如何,方正证券固收分析师杨为敩表示,从银行资金来看,逆回购所投放的资金在整个银行的流动性中占比较小,做一个置换期限确实能影响资金成本,但对银行整体资金成本提高幅度不大。

他称,现在处于资产荒的情况下,在大类资产里,债市的收益、期限等都是比较合适的资产,通过提高资金成本,能使得机构降杠杆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导致个别机构通过加杠杆加久期来覆盖资金成本的损失。

时隔逾半年后,中国央行周三在公开市场重新启动14天逆回购。在补充流动性的同时,期限拉长也引发市场对监管层有意降杠杆的忧虑。不过从当天操作结果来看,与春节前持平且明显低于二级的中标利率,稍微缓和冲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下载易汇通电脑版行情软件

0
精选文章

行情

欧元美元 1.0952 -0.0099 -0.9%
英镑美元 1.2910 -0.0190 -1.45%
美元指数 102.97 1.03 1.01%
美元人民币 7.28 0.00 0.01%
美元日元 147.13 1.09 0.75%
现货白银 29.522 -2.304 -7.24%
现货黄金 3,023.84 -90.21 -2.9%
美原油 61.96 -4.99 -7.45%
澳元美元 0.6031 -0.0296 -4.69%
美元加元 1.4220 0.0126 0.89%
上证指数 3,342.01 -8.12 -0.24%
日经225 33,780.58 -955.35 -2.75%
英国FT 8,054.98 -419.76 -4.95%
德国DAX 20,641.72 -1,075.67 -4.95%
纳斯达克 15,786.76 -763.84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