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金网7月14日讯——中国决策层出手,A股最另类最赚钱的投资策略之一,遭遇重挫。
这个神奇的投资策略,可以有效利用政府对股市的干预;简单直白,多年来对中国的散户投资者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不过基本面分析派对它嗤之以鼻。
这个策略其实非常简单:买入那些市值最小的公司股票,不用管他们的经营情况如何,持有这些股票,等待他们成为反向收购的对象(即买壳上市)。中国监管部门严控企业上市审批,因此这种交易策略大行其道。

造成的结果是,这类除了上市资格之外别无亮点的股票表现抢眼。投资者如果在年初买入A股市场市值最小的10只股票,年底卖出,第二年继续这个策略,那么在截至2016年初的10年里,他的复合年回报率可以达到57%,是沪深300指数涨幅的3倍多。彭博汇总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市值最小的A股上市公司中,大约2/3都宣布了合并计划。
但这种策略最近不灵了。证监会在新主席的领导下,出台措施遏制借壳上市,A股市值最小的公司股价今年平均下跌1.2%。
金旷投资首席策略师张海东认为,这种策略是否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取决于证监会改革承诺的实施速度。他认为,最近的打压不太可能有持久影响,但如果决策者采取新的IPO制度,由市场参与者而不是政府来决定IPO的规模和时机,反向收购的需求将会下降。
张海东认为,这个现象说明中国股市还落后于发达市场,证监会需要让所有合格的公司自由上市,不要有任何限制;那些壳公司的价值才会降低。
虽然中国决策者一直监管IPO的步伐,但最近几年对新股发行尤其谨慎,担心新股太多会导致6.3万亿美元市值的中国股市下跌。根据证监会网站和彭博汇总的数据,目前等待IPO审批的企业超过800家,超过过去5年发行上市企业总数。热衷上市的企业转而采取反向收购的方法,以获得上市的融资与流动性优势。
毫无疑问,那些市值最小的公司往往是最经济的买壳对象。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1月1日以来,10家市值最小的A股公司中有6家宣布或重启了并购计划,与去年比例相同。
持续上涨
押注壳资源的策略一直回报丰厚,过去10年中仅有2年遭遇损失,分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和2011年当局短暂打击买壳上市。
不包括停牌股票和创业板股票,这个策略在截至2016年初的10年中平均回报率高达57%,而股神巴菲特执掌的柏克夏海瑟威公司股价年均涨幅只有8.4%,过去10年美国股市表现最好的股票之一亚马逊年均涨幅也只有30%。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师洪灏认为,这其中可能存在“小公司效应”,市值小的公司长期而言往往跑赢大盘。
新规则
尽管回报率惊人,但风险同样不少。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即使宣布了相关交易,买壳上市(即所谓的“重大重组”)也可能永无落实。
今年披露反向收购计划的6家小公司中,至今无一完成交易;去年宣布计划的公司中仅有1家完成了交易。
IPO改革
中国证监会发言人邓舸上月在记者会上宣布,正在修订重大重组相关规则,遏制反向收购方面的投机行为。目前证监会已经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5月,知情人士透露,证监会正在考虑限制中概股借壳回归措施,其中包括对中概股回归的估值,按照一定的市盈率进行限制。
汇丰晋信基金经理丘栋荣表示,短期来看,这种打击可能导致壳资源价值大幅下降,但在长期看来,也可能被视为利好,因为监管收紧的目的,是恢复市场正常融资功能。
决策者限制反向收购的最简单做法,就是放松IPO控制。中国正在研究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但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3月份表示,研究论证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