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APP讯——英国唐宁街十号首相府将在周三(7月13日)迎来新的主人,而不必再等到9月份全党投票。这使得英国政治的不确定性降低,缓解了市场的避险情绪,从而提振了英镑的走势,周二(7月12日)欧市英镑已经逼近1.32关口。
当地时间11日中午12:15,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负责能源事务的国务大臣安德莉亚·利德索姆(Andrea Leadsom)发表讲话,宣布退出首相角逐,内政大臣特蕾莎·梅(Theresa May)从而成为保守党党魁的惟一候选人。
而现任首相卡梅伦随后表示,他会在当地时间7月12日主持最后一次内阁会议,之后将会宣布辞职。也就是说,7月13日特蕾莎·梅就将接替卡梅伦担任英国新一任的首相了。
多重因素帮助她胜出
特蕾莎·梅的大学同学回忆她早就有成为女首相的愿望。本来她最早在2018年才有机会参加首相竞选。
但是英国首相卡梅伦在领导保守党取得23年来首次大选胜利入主政府后,却于2016年6月24日举行公投决定英国脱离欧盟,政治豪赌惨败,卡梅伦只能黯然辞职,与他并肩作战多年的财政大臣奥斯本(George Osborne)接班之路也被斩断。
然后,这次宣布退出的利德索姆其实也是上一轮政治宫斗的受益者,伦敦前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原本是脱欧派内最被看好的首相竞争者,但是因为他的脱欧运动伙伴——司法大臣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临阵倒戈,宣布自己将竞选党魁,约翰逊无奈之下不得不宣布退出竞选。
坊间传言,为了报这一箭之仇,约翰逊转而公开支持原本并没有多少希望的利德索姆竞选党魁,最终在第二轮投票中把戈夫拉下马。
但利德索姆也并没坚持多久,她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的过程中,称自己作为一个母亲会比特蕾莎·梅更有竞争优势,因为这意味着她对国家的未来有一个非常现实的利益关切。
利德索姆今年53岁,已婚,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特蕾莎·梅今年59岁,已婚,但从未有过孩子。
该报道一出,顿时舆论哗然,保守党内也翻了天,议员们纷纷指责利德索姆暗示那些没有子女的人不关心国家未来的说法不单错误,更是侮辱性的。最终迫于各方压力之下,利德索姆只好选择退出选举。
正是在这样多重因素的帮助下,特蕾莎·梅不战而胜,顺利成为竞选英国首相唯一的候选人,当选英国首相已经板上钉钉。
履历创多项记录
今年60岁的特蕾莎·梅曾就读英国牛津大学。她1977年至1983年在英格兰中央银行担任顾问,之后出任伦敦市议会议员长达10年,1997年首次当选英国国会议员。
她曾于2002年到2003年担任保守党第1位女性主席,并在党员大会中直言,保守党被批评是令人厌恶的政党,呼吁保守党倾听民意,进行改革。
随后,特蕾莎·梅在影子内阁陆续出任教育大臣、运输大臣、文化大臣、就业与养老金大臣等职务,2010年的5月,保守党赢得选举、卡梅伦出任首相后,特蕾莎·梅被任命为内政大臣和妇女与平等事务大臣。
特蕾莎·梅之前已经成为英国一百多年来任职时间最长的内政大臣,现在以59岁的年纪入主唐宁街10号,特蕾莎·梅将成为在卡拉汉1976年担任首相以来担任首相年龄最大的人,而且她将成为继希斯后第一位没有子女的首相。
她也是时隔20多年后,英国在撒切尔之后迎来的又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雷厉风行的新“铁娘子”
留着灰白短发的特蕾莎·梅极度重视隐私,不善与记者打交道,剽悍的行事风格,被保守党前财政大臣克拉克(Ken Clarke)直言是“超难搞的女人”。
但她任内有效打击恐怖主义,降低犯罪率,并成功将激进伊斯兰教传教士卡塔达(Abu Qatada)遣送出境,整顿败坏的警政纪律,成功达成不可能的任务,让党内同志对她敬畏三分。
尽管质疑欧盟规定会员国公民得以自由迁徙、工作与居住,主张英国应减少移民人数,以免造成社会族群凝聚问题,特蕾莎·梅在公投期间仍低调支持卡梅伦的留欧主张,也正因为她不鲜明的留欧立场,加上丰富的从政经历与出色表现,从而获得党内脱欧与留欧派人士对于她担任首相的一致相挺。
特蕾莎·梅在早些时候发表的讲话称,她若成为首相,英国肯定会离开欧盟。她说,全民投票表决离开欧盟,但一些政治家和商业领袖的反应表明,他们不明白这一点,还有一些政客试图推翻公投结果,有些企业领袖则只顾抱怨公投结果,而不是集中精力考虑怎样对付未来局面。
是否能挽回英国目前的困境?
未来英国新政府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拿“脱欧”安排同欧盟展开深入谈判,在这一问题上,特蕾莎·梅无疑具有一定优势。
现在欧盟在英国脱欧问题上面临两难境地。首先,它不能够给英国过多的优惠,因为如果要是这样的话,有可能会在欧盟成员国中引发脱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但其次,它又不能让英国经济衰退的过于严重,因为这根本就不符合双方的利益。
就是在这种脱欧预期的影响下,对英国经济产生过重的打压,跟欧洲经济是高度一体化,欧盟必须在这方面能够维持一个平衡。
其实英国现在也很难办,一方面,它想尽可能多地争取在欧盟内部市场的好处,但它手里边的可打的牌却不多了,可以预见到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和欧盟的谈判将会非常复杂。
同时,在很多问题上,双方立场不容易协调,那么此时的英国,就急需要一个比较强硬的、同时又对欧洲一体化相当了解的人来出任首相,特蕾莎·梅毫无疑问就是那么一个人。
强硬指数如何拿捏?未来沟通谈判又将如何争取英国的最大利益?这些是未来那个英国首相必备的本领。否则位子坐上了也难以稳固。
特蕾莎·梅平日里给人的印象是着装考究时尚、酷爱高跟鞋。虽然在“脱欧”公投中特雷莎一直保持低调,但在移民问题上,她则属于强硬派,她曾坚持不允许海外留学生毕业后留在英国的政策主张。
因此,她也常被人拿来和曾经的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做比较。这是否意味着,特蕾莎·梅当选后,英国的内政、外交也将转向保守、强硬?
当然,一个政治家无论如何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基础的,无论谁接任卡梅伦首相之位,都不会对英国的内政外交作出太大调整,而特雷莎·梅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她适合领导英国跟欧盟的脱欧谈判,这件事对英国来说,已经变成最大的事情。
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关于“谁是新任首相”这点已经尘埃落定,去除了进行旷日持久的党内竞争的必要,但投资者对特蕾莎·梅将如何与欧盟进行英国脱欧谈判,以及她是否会进行大选以巩固其权威仍感到不确定。
英国的政治评论家认为特雷莎·梅将在未来2个月准备英国的立场和谈判地位。这些是未来一些政治里程碑:保守党会议将于10月2-5日举行,在那之前英国议会最有可能休会。从7月21日至9月5日休会。之后将恢复工作。在休会之前只有10天时间(9月15日至10月10日)。
欧盟方面,剩余的27国将在9月中旬举行峰会讨论其立场,而特雷莎·梅作为英国首相的首个欧盟峰会将在10月末(10月20-21日)举行。她可能会阐述英国退欧后的立场。因此英国脱欧后的大部分工作将在10月份之前开展。
而特雷莎·梅在之前竞选期间曾向欧盟释放出强硬信号,她曾要求提前与欧盟领导人展开谈判。她还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以下看法,她称将维持卡梅伦政府削减“数万”移民的目标,她还称在脱欧谈判中,维护伦敦金融城与欧盟自由贸易的“护照”权利是首要目标,她甚至还警告法国,试图把边境从法国加莱(Calais)移至英国的多佛(Dover)也违背自身的利益,这一举措可能增加试图穿越英吉利海峡的移民数量。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外汇策略师LeeHardman表示,政治不确定性降低推动英国资产上扬。不过英镑进一步反弹空间有限,因英国退欧后总体的不确定性依然高企。
摩根大通分析师芒克斯称,英国首相候选人特雷莎·梅可能会比一些主张脱欧的人士更愿意确保英国企业获得一种更有利的安排,因为她会在单一市场的全面准入和劳动力自由流动之间进行权衡,以达成妥协。
另外,彭博经济学家Jamie Murray撰文称,英国央行周四(7月14日)将首次有机会运用货币政策来应对英国退欧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降息的可能性很大,这也限制了英镑的升幅。
谁说女子不如男?英国的烂摊子还是要靠“铁娘子”
蝉鸣
2016-07-12 18:06
来源:【原创】
本文共2170字 | 预计阅读: 8分钟
汇通财经讯——英国唐宁街十号首相府将在7月13日迎来新的主人,而不必再等到9月份全党投票。这使得英国政治的不确定性降低,缓解了市场的避险情绪,从而提振了英镑的走势,7月12日亚市英镑暂时站上1.30关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
行情
欧元美元 | 1.0269 | -0.0033 | -0.32% |
英镑美元 | 1.2166 | -0.0068 | -0.56% |
美元指数 | 109.40 | 0.47 | 0.43% |
美元人民币 | 7.32 | -0.01 | -0.09% |
美元日元 | 156.26 | 1.13 | 0.73% |
点击排行 48小时
- 金价回调仍在2700上方!美联储或于3月降息
- 金市周评:美联储降息预期重燃,金价升至2700美元关键水平上方,静待特朗普就职
- 1月17日亚市更新支撑阻力:18品种支撑阻力(金银铂钯原油天然气铜及十大货币对)
- 1月17日现货黄金技术分析及复盘推演
- 原油交易提醒:加沙停火与零售数据的双重变奏,美原油多头还能走多远?
- 汇市周评:投资者等待特朗普就职,美元结束六周连涨走势,日本央行下周或加息
- 四大因素决定今年金价走势,但白银表现或好过黄金
- 1月17日美市更新支撑阻力:18品种支撑阻力(金银铂钯原油天然气铜及十大货币对)
- 一张图看商品支撑阻力:金银油气+铂钯铜农产品期货(2025/01/17)
- 机构称美国或已陷入衰退,未来数月就业数据料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