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金网7月11日讯——据彭博社报道,随着季末银行需满足监管指标,资金回流到银行系统中,上海借贷成本已经下降至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尽管有迹象表明央行想限制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反对维持过剩流动性,借贷成本仍旧下跌。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月CPI同比1.9%,预期1.8%,前值2%,环比下降0.1%;6月PPI环比有升转降,环比下降0.2%;同比-2.6%,预期-2.5%,前值-2.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跌势连续第六个月放缓,澳新银行称,这缓解了央行面临的要求其加大刺激力度的压力。
交通银行驻上海分析师Chen Ji认为,银行系统流动性充足,货币市场利率下降表明资金正在回归;短期内似乎没有必要实施全系统范围的货币宽松。
随着央行连续第七天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笼流动性,7月11日,3个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报2.9310%,下跌0.50个基点,创七周新低;7天SHIBOR报2.3230%,下跌0.40个基点;隔夜SHIBOR报1.9960%,与上周五持平。中国央行上周净回笼了6,450亿元人民币(960亿美元),抵消了其为满足季度末需求而投放的所有流动性。
北京时间12:49,衡量银行间资金松紧状况的7天期回购利率报2.29%,基本持平。该基准利率本月以来的均值为2.27%,低于6月份的2.32%。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报价,2026年5月到期的主权债收益率涨1个基点,至2.82%。
上周央行单周净回笼规模创4月新高
此前汇金网曾报道,7月8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同日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由此单日实现净回笼300亿元,为本周连续第5个交易日净回笼,至此本周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资金规模已达6450亿元,单周净回笼规模创4个月新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央行收紧流动性进行净回笼的公开市场操作表明市场流动性状况的本身比较充裕,因此,进行适当的回笼实属正常。今年总体来看,我国的物价有所回落,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宽松,而央行的这种调整不能视作公开市场操作就此转向,后续走向仍待进一步观察。
分析人士表示,在逆回购自然到期背景下,央行顺势加大回笼规模,不过整体宽松格局不改,资金供需趋于平衡,季末月初流动性收放自如,政策调控更趋灵活。
分析师预计,稳增长未来财政政策将更多发力,而货币政策短期发挥空间并不大。在平滑资金面短期波动工具上,预计公开市场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还将担当调控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