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波动不可忽视 中国央行五方面推进改革

叶子 2016-04-08 19:48 来源:【转载】
本文共591.5字  |  预计阅读: 2分钟
汇通财经讯——4月8日,央行网站发布马骏等人关于货币政策的工作论文《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体系的传导》。论文指出,中国应该进一步探索建立利率走廊;根据国际收支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逐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发展国债期货、利率掉期等衍生产品工具和市场;应该通过改革国债发行结构等来强化国债作为基准利率的地位;应继续鼓励发行大额存单和资产证券化。
汇通财经APP讯——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月8日,央行网站发布马骏等人关于货币政策的工作论文《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体系的传导》。论文指出,中国应该进一步探索建立利率走廊;根据国际收支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逐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发展国债期货、利率掉期等衍生产品工具和市场;应该通过改革国债发行结构等来强化国债作为基准利率的地位;应继续鼓励发行大额存单和资产证券化。

文章指出,我国短期市场利率能在一定程度上传导至贷款利率,但传导效率可能只有美国的20%-80%。原因之一是,由于历史上短期利率波动过大、国债收益率的基准性有限、缺乏利率对冲工具、资产负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等原因,多数商业银行仍然不愿意采用市场利率作为人民币存贷款产品定价的基础。历史上贷存比上限、高存款准备金率、软预算约束等体制性因素对银行利率传导的阻碍作用也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未来改善市场利率通过银行的传导机制,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改革:

1、根据国际收支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逐步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全口径预算体制的建设、发展地方债市场、发展混合所有制等手段来硬化地方平台和国企等借款主体的预算约束。

2、进一步探索建立利率走廊,巩固近期降低短期利率波幅的成果,提高有可能成为未来政策利率的短期利率的基准性,激励商业银行以此为基础进行定价。

3、通过改革国债发行结构、完善税收体制、提高流动性等改革来强化国债作为基准利率的地位。

4、进一步发展国债期货、利率掉期等衍生产品工具和市场,为市场化定价的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对冲风险的工具。

5、继续鼓励发行大额存单和资产证券化,提高银行负债与资产的市场化程度,扩大市场化定价范围。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等人近日撰文指出,在金融高涨期和衰退期,经济增长率较低,同时容易爆发金融危机;相比之下,金融正常期的经济增长率更高,同时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更强。

这意味着,只有当金融周期处于相对平稳的正常状态时才有助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反之,不论金融周期过热还是过冷,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都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

此外,无论金融周期处于何种阶段(高涨期、衰退期或正常期),金融波动的增加都伴随着更低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金融危机发生概率,这意味着,金融波动的增加不仅会显著削弱一国的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明显上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下载易汇通电脑版行情软件

0

行情

欧元美元 1.0504 0.0037 0.35%
英镑美元 1.2662 0.0037 0.3%
美元指数 106.33 -0.34 -0.32%
美元人民币 7.25 0.01 0.08%
美元日元 149.12 -0.59 -0.4%
现货白银 31.485 -0.839 -2.6%
现货黄金 2,905.59 -46.92 -1.59%
美原油 68.83 -1.87 -2.64%
澳元美元 0.6336 -0.0013 -0.2%
美元加元 1.4291 0.0035 0.24%
上证指数 3,346.04 -26.99 -0.8%
日经225 38,237.79 -539.15 -1.39%
英国FT 8,668.67 9.69 0.11%
德国DAX 22,410.27 -15.66 -0.07%
纳斯达克 19,058.27 -228.66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