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国A股自2015年牛市顶峰已下跌约20%,并开始进入所谓的熊市周期。
进入熊市周期的标志通常是不断下挫的整体股价以及投资者与日俱增的消极情绪。股市进入熊市周期比简单的股价修正严重多了,它有可能让股价短线急促暴跌10%,因没有股民愿意入市买股。
周五(1月15日),上证综指开盘失守3000点,并一度大破2900大关。虽“国家队”出手救火,但仍因抢救无效,收盘重挫逾3%,险守2900点。

(上证综指,图片来源:Businessinsider)
以下是彭博社对此次中国A股暴跌做出的解释:
中国A股周五的暴跌主要是由于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持续发酵。有消息称,上海部分银行已经停止接受较小上市公司的股票作为贷款抵押品。
并且,近期中国商业银行月度贷款状况也在不断恶化,其中以月度贷款量增速放缓不及预期为标志。据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2月份新发放银行贷款额仅增长5978亿元人民币,逊于预期值7000亿人民币,同时,也不及去年同期6973亿人民币的增长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