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贬值步伐加快,最近的贬值势头也值得关注,过去一个月,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呈一边倒下跌之势。该机构的经济学家因而在上周五(1月8日)将未来12个月美元兑人民币在岸价由此前的6.6提升至7.0,2017年的预期值由先前的6.8提高到7.3。部分原因是近期的汇率走势可能释放出信号——即政策制定机构的反应状况已有所异化。而长期来看,经济仍旧处在弱势周期之中。需要补充的是,高盛改变汇率预测,正是因为是考虑到近期汇率的走势的变化,以及政策意图的陈述状况。

过去一年,中国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一些人认为人民币贬值不可避免。
然而,中国经常账户盈余规模庞大,且还在不断增长。此前,高盛曾预测,2015年中国经常账盈余在3000亿美元,2016年可能上升到3600亿美元,意味着中国已有能力吸收外流的资本。现在的困惑是中国为何周期性地贬值人民币,这样做会加重进一步贬值的恐慌情绪,加剧资本外流,最终导致外储损失。
一种原因可能是如官方陈述——加大人民币波动幅度,更多地让市场来决定汇价。若一切如人所料,人们也就不难回忆,事实上中国一季度的经常帐项目通常是全年最弱的。
2006-2015年间,一至四季度经常帐平均盈余分别是430亿美元、610亿美元、680亿美元和780亿美元,一季度的汇率基本面确实是最弱的。按官方所言,一季度显然是贬值人民币的最佳候选时段。随后的几个季度,人民币可能相对走强,资本外流会有所改善。修正美元兑人民币在岸价预测反映出这一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