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伊始,央妈连续“三降”人民币中间价,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双双应声重挫。下图总结了央妈 “三降”人民币中间价对人民币兑美元影响:

北京时间周三(1月6日)19:00,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目前跌逾700点,突破6.71关口,为离岸市场2009年建立以来最弱汇率,跌幅为8月来最大。在岸人民币(CNY)兑美元较昨日官方收盘价跌于300点,至2011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4小时图
图片来源:彭博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4小时图
图片来源:彭博
【人民币为什么会跌?】
首先,央妈下调人民币中间价是导致人民币下跌的直接原因。
去年8月进行的“新汇改”完善了中间价形成机制,做市商报价时“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从而缩小央行操控空间,把确定中间价的主导权交给市场。外媒称,中国央行“三降”人民币中间价的举动或被被市场解读为中国在经济丧失动能之际,政府或寄希望于人民币贬值以维持经济增长。
再则,人民币交易时间延长加大了人民币汇率风险
从1月4日开始,中国政府将延长在岸人民币交易时间,人民币外汇市场运行时间由北京时间9:30-16:30调整至北京时间9:30-23:30。中国央行表示,此举旨在促进人民币国内交易时段与全球市场进一步接轨。
瑞穗银行驻香港亚洲外汇策略师张建泰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央行延长在岸人民币交易时段,可能会使市场参与者借助流动性清淡之机来影响收市价,进而影响下一个交易日的中间价。
并且,西太平洋银行全球外汇策略主管罗伯特·兰尼(Robert Rennie)表示,延长交易时段可能会帮助缩小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利率间的差距,但不是肯定的。境外市场上人民币的流通性有限,所以通过延长交易时间,两者差距料将会缩小,但实际上,很难快速达到中国央行设想的水平。
而论其本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外储缩水
人民币本身是一种商品,价格由供需决定,而外汇储备是衡量人民币汇率供需的重要指标。从去年起外汇储备出现持续明显的下降,而人民币贬值是从去年年初开始的。
2)中美利差缩窄
在中国当前的外汇储备中,每个月顺差依然保持在500亿美元左右,FDI稳定在100亿美元左右,因此外汇储备的下降主要源于广义上热钱的流出。
3)经济下行风险以及货币超增
目前中国经济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而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货币超增也是另一大问题。央行此时启动贬值有一石二鸟之效,一边刺激出口、一边缓解国内货币超增的压力。
【人民币要跌到哪?】
全球主要银行预测人民币未来12个月将贬值7-10%,但今年伊始仅仅三天已经贬值近2.5%,这几乎追平8月时的一次性贬值幅度,上次贬值引发全球股市下跌。
大和资本市场(Daiwa Capital Markets)亚洲首席经济学家Kevin Lai估计,中国央行可能试图引导人民币每月贬值2%。在中国经济疲软和通胀威胁的背景下,2016年底,人民币汇率将从目前的6.5跌至7.5。
兴业银行兼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面对预期将总体升值的美元,人民币的贬值趋势已经确立。2016年汇率能够期待的最大贬值幅度可能在15%,即到年末人民币对美元达到7.3左右。
联讯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2015年12月份美联储的加息启动了新一轮紧缩周期。预计美联储会持续加息4次,联邦基金利率升到1%,从而导致全球资本市场的收缩,人民币汇率进入回归周期。人民币汇率总体会出现显著的贬值,对美元汇率年底将调整到6.7-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