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CPI的回升属于季节性回升,更能反映经济周期性趋势的PPI延续绝对价格水平下降趋势,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进入11月份后,国内需求有一定企稳的表现,对于持续的通缩的压力会有一定的缓解。从经济整体表现来看,还只能定义为季节性表现。
11月详细数据:
--CPI同比上涨1.5%(路透调查中值为上涨1.4%)
--PPI同比下跌5.9%(路透调查中值为下跌5.9%)
--CPI环比持平,PPI环比下降0.5%
--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 王剑辉:
进入四季度后半程以来,物价走势有一定企稳的迹象,这主要是收益于季节性需求回升企稳。结合进出口数据来看,进入11月份以后,国内的需求有一定的企稳的表现,这种表现对于持续的通缩的压力会有一定的缓解。
从经济整体表现来看,这种表现还只能定义为季节性表现。明年一季度中后半段,物价还会有向下的波动,整体上物价这种低迷状态在明年一二季度之前都不会有显着的改观。
明年二季度以后,物价有望再次进入缓慢回升的轨道,届时国内外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的空间会收窄,货币政策逐步转为中性的可能性将增大。所以从货币的环境,明年的货币政策不会像今年这么宽松,在这种收紧的状态下,会提升资产价格和消费品价格的预期,可能会对物价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
PPI从目前来看,在投资没有回升,大宗商品价格就没有起色。明年一季度之前投资回升的前景不是十分的明朗,大宗商品的弱势格局暂时难以改变。明年一二季度看到投资新的趋势,才能判断物价的拐点能否以及何时到来,目前总体大宗商品的弱势状态从技术上来说,已经到达底部区域,但是从底部区域企稳回升还需要基本面的改观和政策的提升。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价格态势符合我们预期的“低迷持续但不恶化”恶化判断。CPI的回升属于季节性回升,更能反映经济周期性趋势的PPI延续绝对价格水平下降趋势,表明经济下行压力不减。
货币政策在中性基调下,面对外占减少趋势,仍将有对冲性质的降准政策出台;2016年降低融资成本将不再是货币政策重心,但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和债务风险防范仍将是。未来的货币“扩张”动作仍是对冲性质的。
相关背景
--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明年要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必须继续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扶持小微企业成长,扩大有效供给。
--受内外需不振、北方地区天气寒冷进入工业淡季等影响,中国11月官方制造业PMI跌至逾三年低点,尤其就业指数连月持续下滑反映经济增长低迷的现实。为了稳增长也即是保就业,预计政府将相机抉择调整政策力度,并加大供给侧改革。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最新报告预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工业领域价格和企业效益低迷,新旧增长动力接替尚需时日,预计明年将呈现小幅缓降态势,初步预计2016年中国GDP将增长6.5%以上,CPI将上涨1.5%左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发布报告,预计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4%左右,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约6.9%,明年则小幅放缓至6.8%左右,经济运行将呈现低增长、低通胀和高杠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