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一年前,新加坡交易所开始进行黄金交易,推进其作为亚洲(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消费区)黄金交易中心的地位。但今年11月,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黄金交易量一度跌至零,目前该交易所正试图通过延长交易时间及调整交易操作来重振市场。
新加坡商品交易所副总裁金(William Chin)在一次采访中表示,“黄金的交易量规模不够大的一个关键性原因是的是期货合约本身,这个是每种金融产品都会遭遇到的问题。而你不可能在第一次指定合约就是完全正确的。”
新加坡并不是唯一一个试图巩固其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地位的国家。2014年上海开始在自贸区提供黄金期货合约,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也于今年1月开始发行在香港进行实物交割的期货合约,以开发中国日益增长的黄金需求(中国是全球顶级的黄金制品产商及消费国)。与之不同的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期货合约是为了大型投资者而不是零散投资者。
据新加坡交易所数据显示,11月黄金交易量为零、10月交易量也仅为2笔,与去年同期52笔的成绩相比较为暗淡。从新加坡交易所启动黄金交易开始,目前已有308笔黄金交易。新加坡商品交易所提供的25公斤黄金期货合约大大超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香港进行交割的1公斤的黄金期货合约,也高于在上海自贸区提供的的12.5公斤的期货合约。

图片来源:彭博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新加坡华侨银行的一位经济学家加恩(Barnabas Gan)在12月3日接受采访时称,若新加坡想拓展其黄金交易中心的位置,还需时日。新加坡交易所在寻求吸引有利可图大规模交易用户的同时可能导致其很难实现高成交量的目标。
金在上周表示,新加坡交易所将推迟收盘时间至下午3:30。同时,交易所也将致力于逐步简化黄金交割的验证程序,而且如果卖方无法实物交割,将允许卖方将自己的合约转给新的卖方如储金银行。
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共消耗974吨黄金,高于印度811吨的黄金消耗量,这两个国家占2014年全球需求量超过50%。泰国、印尼、越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共消耗280吨,或少于中国黄金消费量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