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人希望欧洲央行大幅下调当前已经是负0.2%的存款利率,原因有很多:如这会令欧元走软,或许会带来亟需的通货膨胀,并抑制区域借贷成本,防止其随美债收益率小幅上升。理论上讲,针对在央行存款向商业银行收取更多费用,应该能鼓励银行增加贷款力度,同时还能就欧洲央行实现通胀目标的决心向市场发出明确信号。
但也存在其他一些并不乐见的潜在后果。较低的债券收益率会使得全球投资者盲目追求回报,忽略了较高收益资产的固有风险。也会使得寿险商及养老基金履行长期负债偿还义务的难度提高。更糟的是,这可能会挤压银行,而欧洲央行正指望这些银行提供贷款。
此外,将存款利率在负值区域进一步下调还会打击银行的盈利能力,毕竟银行不太可能将在央行存款的全部成本转嫁出去。尽管进一步调低会鼓励银行更多地贷款,但银行也只会在有贷款需求时才能这么做。欧洲央行越打压长期收益率,银行利用短期资金为长期贷款提供融资就变得越不划算。
丹麦和瑞典就是很好的例子。丹麦指标利率在2月份调降至负0.75%,瑞典政策利率自7月以来一直为负0.35%。丹斯克银行第三季税前获利低于预期,称央行负利率对其净利息收入造成冲击。瑞典的银行也有类似遭遇。
一些政策制定者认为,小幅降息已经被市场所消化。若大幅调降很有可能如欧洲央行一些官员所愿,给市场带来重大影响。但这样做的代价,尤其对银行而言,似乎要大过其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