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济情况去预测股市暴跌,你会破产,因为指示性证据很少。但是,反过来从股市大跌来寻找经济相关线索,这实际上倒行得通。那么,经济学家可以从过去的一个月(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2%,创下2011年以来最大跌幅)里推导出什么结论来?一言概之:股市下跌表明美国经济放缓几率已经上升,但还未严重到足以引发恐慌的地步。
美国股市四年来首次回调10%正在助长对中国和美联储的焦虑,在此之际得出的上述结论可能有安抚作用。虽然没有人知道股市还会跌多少,但目前单就其走势本身而言,没有什么可以反驳那些显示美国就业、住房和汽车销售正在改善的报告。

BNP Paribas Investment Partners驻伦敦的资深投资策略师Daniel Morris称,衰退的可能性非常渺茫。这家管理着5,320亿欧元(6,030亿美元)的公司在8月份的暴跌中买入了新兴市场债券,并认为增持股票还为时过早。
Morris指出,一种可能的情况将是中国经济硬着陆,并通过金融市场的影响扩散开来,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还是相当低的。”
第41次技术性回调使得市值蒸发逾2万亿美元的这波下跌,是标普500指数自1927年以来第41次较52周高点下跌至少10%。而前面40次,大部分被证明只是暂时的,只有13次出现了一年之内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两个季度收缩。
熊市则要不祥得多,自大萧条以来,美国股市已经遭遇了13次不小于20%的下跌。
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其中十次跟着就是美国经济的衰退,而且只有四次经济衰退没有出现股票熊市警报。以8月25日触及的低点来算,标普500指数还要再跌8%才能满足这个门槛。
诚然,在衰退开始前,并不是每一个熊市跌幅都到了20%——尽管通常都会这样。例如,始于2007年10月的股市暴跌直到2008年7月才有资格被称为熊市。虽然美国统计局后来把衰退开始时间确定为2007年12月,但在2008年年中时,大多数经济学家仍预测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