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理事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周四(5月21日)对当前的美联储政策流程予以了批评,称美联储例会的会议纪要内容现在已经过于详细,并引发了媒体的过度关注,但这反过来会使美联储政策制定层在会议上的讲话有所顾忌,并进入影响到其决策质量。
美联储按惯例会在会议后三周发布会议纪要。尽其会议纪要中并不会明确指出到底是谁说了什么话,但却会以“部分”、“一些”或者“许多”这样的模糊定量修辞,来显示各种意见在美联储决策层内部的受认可程度。而投资者则可据此判定美联储的政策走向,来调整其交易策略。
威廉姆斯指出,在当前的美联储会议纪要话语体系下,很荒谬的一点就是,只要他一个人说了“一季度美国经济疲软”,那么会议纪要的措辞就会是“有‘一小部分’与会官员认为一季度经济疲软”,而其他人是否认为经济足够强劲则未被体系现出来,这会使市场得出错误的判断。因而,虽然美联储发布会议纪要的目标是为了增加政策透明度,但实际效果却是适得其反,许多讨论内容都会被会议纪要似是而非的话语包装曲解,以致于官员不愿在会议上真正地畅所欲言。

周三发布的会议纪要显示,“许多”与会者认为当前的经济数据尚未强劲到足以推动美联储在6月份立刻加息的程度。而威廉姆斯指出,在没有指出“许多”到底是多少人的情况下,这句话就和“太阳会从东方升起”一样,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此前,业内许多人士就在争论,美联储向公众披露更多消息,到底有助于其提高政策决策效率,还是恰恰适得其反。而在威廉姆斯的观点来看,显然实践已证明后一种状况占了上风。部分美联储其他前任或再任官员也赞同了他的看法,认为美联储会议纪要中对一些细节不成比例的失当披露,或将导致官员们为稳妥起见,在日后的会议上除了空话套话之外什么也不说,这与提高决策效率的初衷南辕北辙。
美联储前理事沃什(Kevin Warsh)指出,在得知自己的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在会议纪要中被曝光的情况下,美联储理事们以及在开会时可能只会拿着手机读已经事先写好的稿子,而本该在会议上进行的应有意见交流则会被挤到私下场合进行。因此,过快发布会议纪要的做法并未真正提高美联储决策透明度,反而令暗箱操作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今年3月刚刚离任的前费城联储主席普罗索也表示,虽然美联储官员在政策会议上确实会讨论一些事,但美联储事后发布的政策会议纪要为了粉饰太平,却会变得空洞、模糊和费解,这显然也不是大家想看到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