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又宣布了一项仓储规则变化,以强制出货队列加快缩短。把入仓与出仓速度联系起来的新制度,即“入仓/出仓”规则(下称LILO规则),现在已经生效。俄铝对这项新规定提出的法律挑战虽然失败了,但导致其推迟近一年才得以实施。

LILO规则旨在限制仓库运营商的入仓速度,以免正在缩短的队列再度变长。
但是,LME自己的模型显示,排队问题最严重的荷兰弗利辛恩(Vlissingen)港,可能仍需要四年多才能把提货等待时间降到50天的目标水平以下。
因此,LME调整了LILO公式,以迫使仓库加快出货速度。当修订后的规则从8月开始生效之后,出仓等待时间将降到略多于两年。
要等上两年才能从LME提出金属,时间仍很漫长,但由于全球铝实货升水崩跌,提货排队过久问题所引发的众怒已经消退了很多。
毕竟,原来人们认为队列长度与升水之间存在关联,因此才导致铝买家怨声载道。
现在,随着LME铝价和“实物报价”迅速重新发生关联,买家不再像以前那么担忧了。
真的是这样吗?
升水下降速度快于队列缩短速度,升水与队列之间会重新关联起来吗?
LME铝出仓队列图表

底特律出仓时间缩短
最新的LME排队出仓数据显示,有三个仓储点的出仓时间高于50天的目标。
原先有五个出仓点存在此一问题,但好几个月之前安特卫普及柔佛的排队队伍已经不见踪影。
Pacorini运营的新奥尔良仓储还存在锌出仓排队问题。但排队时间不算太长,4月底时为56个日历日。
现在LME就只剩底特律及弗利辛恩两地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排队问题,4月底时两地铝出仓排队时间分别达406日及474日。
底特律是铝出仓大排长龙的发源地,最先出现在当地主要LME仓储业者Metro身上,该公司被封为创造排队模式的首脑。
然而在Metro前东家高盛及新东家Reuben兄弟经营下,Metro似乎已经退出了排队出仓的模式。
自从去年7月以来,Metro位于底特律的仓储点就没有任何金属进仓。
这显示LILO政策对此仓储点是多余的,除非再度有金属进仓,否则排队天数假以时日料将稳定下滑。
的确,储存在底特律Metro的LME金属在过去一年已经下滑一半,2月时更跌破90万吨的水准,使得该公司的每日最低出仓量从3,000吨降至2,500吨。
弗利辛恩成关注焦点
另一方面,Pacorini在弗利辛恩的仓库则显示出,亟欲维持排队等待可能的种种迹象。
弗利辛恩的排队情况仍然异常活络。截止4月底,Pacorini在LME注册的185万吨金属中,仅有618吨没有储放在弗利辛恩。
与底特律不同的是,Pacorini一直把大量铝存放入仓,从今年初以来已近26.3万吨。
弗利辛恩注销与注册仓单活动也很多,暗示在这里排队的金属“交易”仍相当热络。
截至周三,弗利辛恩持有经登记的铝数量为182万吨,注册仓单与注销仓单排队出仓的金属之比接近50:50。
这表示注册仓单的铝仍超过了92.9万吨,理论上这可能导致排队队伍再度加长。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止上月底,Metro在底特律仓库仅持有10.5545万吨注册仓单的铝。因此,即便Metro有意为之,这样的数量也远远无法刺激排队。
从目前情况以及预期中出仓速度即将加快来看,LILO规则确实完全是针对弗利辛恩仓库。
的确,LME抵制排队出仓的行动逐步演变为,与Pacorini及其所有者--瑞士大宗商品巨擘嘉能可-斯特拉塔 GLEN.L 的对峙。
排队套利
LME提货排队之争过去一年逐步消退,部分原因是该交易所显然决心要解决这一问题,而且排队和实货升水之间的关联脱钩也功不可没。
几年前,实货升水与排队时间长短紧密相关,不过高盛极力主张,这种关联并不意味着存在因果关系。
但多数铝用户对此并不认同。
2014年初实货升水大涨,达到仅拿排队时间解释也说不通的程度。在此之前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从未得到解决。
但随着升水降势差不多达到飞流直下的程度,如今这一泡沫正在破灭。
实际上,以这样的升水跌势看来,至少从表面上看,仓储库可以利用排队所获营收购买新的铝供应,从中实现营利。
以日租金和装运费计算,底特律和弗利辛恩两个仓储库的排队营收约为每吨270-280美元(底特律的排队时间可能比弗利辛恩短,但底特律Metro每天租金0.54美元,高于弗利辛恩Pacorini的0.5美元)。
美国中西部铝现货合约升水目前为每磅10.25美分,或每吨约226美元。
换句话说,排队时间和实货升水之间的硬行套利交易再次出现有利可图的状况。
假定Metro或Pacorini希望尝试对旧有排队升水模式变换一种方式。这将意味着LILO规定对装运提出更高要求,并促使交易所加强审查。
LME为了解决仓储问题而采行的新规则之一就是,对仓储运营商吸引金属存储业务的激励机制加强调查,尤其是对那些排队提货的运营商。
但还是那句话,只要存在套利,市场往往就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铝市就像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商品定价实验。
关于实验上一阶段的争论仍然在行业内部回荡,尤其是对排队时间延长对升水上升影响程度的问题。
排队是否可以支撑升水的下个阶段实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