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分析师一直以来都预计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可能会在本季度内——可能最早于本月内就启动降息进程,而中国央行周日意外降息的消息,也证实了他么的预测。
中国政府周末宣布下调标准贷款及存款利率25个基点,调整后分别为5.1%和2.25%,自5月11日起生效。同时,存款利率上限将从1.3倍提高到1.5倍。换句话说,银行可参与竞争,提供最多3.37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来吸引更多的储户。
乍一看去,这没有给银行带来好处。一方面,央行没有提高贷款利率上限,银行无法通过发行贷款获取更多回报;另一方面,银行不得不向储户这一其资金的主要来源对象支付更高的报酬。

但高盛(Goldman Sachs)及瑞银集团(UBS)的经济学家表示,1.5倍的存款利率上限本质上已经无此前那么大的意义,因为银行已越来越不会将利率提高到存款利率上限。而这也是央行所希望见到的结果。预计在之后一到两次的进一步降息行动时,央行就会彻底取消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来向利率市场化迈出关键一步。
高盛周一(5月11日)表示,即使存款利率上限将被进一步提高到基准利率的1.5倍,银行很可能不会充分利用存款利率上限,就如同银行业不会充分利用这之前1.3倍的上限一样的道理。
瑞银集团的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之前,大型国有政府银行已经开始采取高于基准利率10%的幅度浮动存款利率,而不是30%的上限。因此,该机构认为,继本次降息降息之后,大银行将极大限度地保持其存款利率不变。如果存款利率上限起作用的话,提供高于基准利率的20-30%存款利率的小银行将更受用。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
市场解读此次降息有两种思路。其一,低利率使企业负债减少,刺激贷款,降低风险,并为银行提供新业务。其二,存款利率上限理论上确实有损银行的边际收益率。周一日内,A股银行板块小幅下跌,但总体受冲击程度有限,表明央行进一步不对称降息的行动对于银行业而言已是司空见惯,投资者心态相比此前也更趋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