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4月7日)发布世界经济前景分析称,2007-2009年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增长潜能严重受创,而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数年,研究似乎暗示一段时间内利率应会维持在低位。
因人口老龄化及技术创新下降,在金融危机之前,较发达国家潜在增速便已放缓。
据IMF研究,2008-2014年间,民间投资和就业增长下降,使得这些国家年度潜在增速降至1.3%,比危机前水准低0.5个百分点。
全球财经首脑下周将齐聚华盛顿,参加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届时可能围绕这份研究讨论如何促进经济成长。IMF一年两次的全球经济展望就包含这份研究。
IMF称,未来五年,发达国家潜在年增速应会升至1.6%,仍低于危机前增幅,因此要减少公共和民间负债变得更加困难。

(上图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构成,黑色曲线代表潜在输出增长、黄色代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褐色代表潜在就业增长、蓝色代表资本增长)
IMF称,由于利率仍处于低点,,若发生不利于经济成长的冲击事件,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可能得再度面对向零利率靠拢的问题。
IMF同时指出,欧元区及日本需求疲弱,可能使其潜在增长力道低于预期。这份研究成果发布之后,IMF将于下周公布全球经济预估。
新兴市场方面,潜在年增长率在2008年至2014年间下滑至6.5%,较危机发生前下滑约两个百分点,预料未来五年将进一步降至5.2%,因人口老化、结构性限制抑制资本增长、以及生产力成长放缓等。

(上图为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构成,黑色曲线代表潜在输出增长、黄色代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褐色代表潜在就业增长、蓝色代表资本增长)
IMF提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潜在增长率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下修,因该国脱离投资导向经济、转型成为消费导向经济。
IMF呼吁富裕国家提振需求及投资,包括提供更多资金用于研究发展和基础建设。IMF并称发达经济体应该提高基础建设支出、松绑过度的管制、并改善教育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