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益于蓬勃的就业市场及低廉的油价,美国家庭依然选择节省开支而不是消费。

就业市场起死回生以及油价下跌本应使百万美国人更乐意消费,可是事实刚好相反,他们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
美国政府周一(3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储蓄率2月升至5.8%,为自2012年12月来最高,相比此前三个月上升了4.4%。
逻辑很简单:由于股息激增,收入上涨,现金收入增加的速度超过了购买所需。
据三菱东京UFJ银行首席金融分析师鲁普基(Chris Rupkey)指出,这一近期趋势部分是由天气寒冷使得民众不愿外出购物这一因素所导致,如果天气转暖,消费支出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2月美国部分地区进入彻骨的严寒,因此减少了购物所能带来的乐趣,除非大家无论如何都要从网上购买生活必须品。
本月(3月)初发布及周一(3月30日)报告的的2月零售销售数据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耐用消费品购买下滑,比如汽车,以及饭店接待客人的人数下降,以上都是近几个月叫好叫座的大类。
区域金融集团(Regions Financial Corp.,)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穆迪(Richard Moody)表示,接连几年“没日没夜”地进行消费之后,美国人终于相信“世界末日不会到来”,于是选择把钱存起来。的确,前一段时间对美国人来说高储蓄率是个好消息。
经济衰退前夕储蓄率下滑至1.9%的低位,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入不敷出,到2008年终究顶不住次级贷而爆发金融危机之时,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在今后的几年中,家庭集中精力修复其财务状况。
2012年底加息之前,股息分配提前,储蓄率成倍增长达10.5%登顶后逐渐回落,消费者重又获得安全感,将储蓄的一部分用于消费。
不过,直到几个月前,他们又重蹈覆辙。让人不禁猜想储蓄率上升是否意味着经济不景气使美国人深陷在失业的水深火热之中,不堪重负,伤痕累累,于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而工资增幅趋缓的状况,也使消费者更有理由倾向于未雨绸缪,存款以备不时之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即使等到酷暑到来,也难以使消费热潮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