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和咨询机构--普华永道周二(2月3日)发布专题调研报告指出,今年中国金融及银行业的潜在风险明显上升,不良贷款继续上升,净息差将进一步被压缩,而年内很有可能出现债券、信托等金融产品的违约个案,刚性兑付格局有可能被打破。

普华永道近期对44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受访者预计2015年银行业不良贷款上升的趋势将持续。与此同时,受访者也认为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将被进一步压缩至约2%,这个水平与大部份发达国家市场相似。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容显文表示,“调研反映了业界对当前市场困境的不同忧虑。大部份受访者认为不良贷款会持续上升,但风险目前来看仍在可控范围。大部分受访者指出,商业银行的拨备充足,以目前的坏账增速来看,足够抵御未来数年的风险。”
在调研中,受访者对不良贷款的严重程度看法不一。大多数外资银行认为,坏账会进一步恶化,但如果将贷款投放于优质的借款人,仍然有可能将风险隔离。国内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形势非常清楚,但很多高管表示对政府有信心,并认为可再次通过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东方、长城和信达)清理问题贷款。
而另外一部分受访者的观点较为中立,他们相信坏账的增加仍在可控范围内,不良贷款额的上升还不至于引发系统性风险。
普华永道还指出,近期的种种迹象显示,面对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监管当局正在试图破除市场对信托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预期,例如监管机构在切割银行与非标资产,以及流动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预计2015年市场将很有可能出现债券、信托和其他产品真正的违约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