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面:出口增长难抵供应压力
尽管出口数据表现亮眼——独立检验机构ITS和AmSpec Agri数据显示,4月1日至15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环比分别增长17%和13.6%,但市场更关注即将到来的产量高峰。吉隆坡交易员指出:“随着马来西亚和印尼进入增产周期,供应压力将主导短期行情。”这一观点反映了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出口需求虽强,但季节性增产预期令多头谨慎。
竞品市场联动疲软
外部市场亦传递利空信号。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合约下跌0.23%,棕榈油合约收跌0.39%;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价格同步下滑0.26%。作为全球植物油市场的风向标,豆油价格走弱直接削弱了棕榈油的替代需求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南美大豆压榨量回升及北美生物柴油政策调整预期,进一步加剧了豆油市场的波动,间接拖累棕榈油表现。
技术面:关键支撑位面临考验
知名机构技术分析师指出,棕榈油价格可能下探4072林吉特/吨的支撑位,若有效跌破,下一目标位将指向4026林吉特。这一判断与当前基本面逻辑相符:在缺乏突发利多因素的背景下,技术性卖盘可能加速价格回调。
机构观点:分歧中的谨慎共识
多数分析师对短期行情持中性偏空态度。吉隆坡某贸易商强调:“增产周期叠加竞品疲软,市场需要更强劲的出口数据或政策刺激才能扭转颓势。”而部分机构则认为,当前价格已部分反映增产预期,若月末出口数据超预期或地缘因素扰动原油市场(间接影响生物柴油需求),棕榈油可能迎来阶段性反弹。
展望:关注产量拐点与政策动向
未来两周需紧盯两大变量:一是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的产量预估,若增速低于预期,市场或修正过度悲观情绪;二是印尼生物柴油补贴政策的潜在调整,该国若提高混合比例将直接提振棕榈油工业需求。短期来看,市场仍处于“强现实(出口)与弱预期(增产)”的博弈中,投资者需警惕波动率放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