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相对廉价的美原油的诱惑,欧洲和亚洲市场的主要买家都已经动身扩大采购。
与此同时,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上,不少投资者也跃跃欲试希望从中获得套利交易的机会,但笔者确认为存在即合理,期现货差价明显以及管道运输、船运距离较远等问题都是差价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截至发稿,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76.92美元/桶、WTI美原油期货价格为65.68美元/桶,两者差价已扩大至10美元以上,从表面上这意味着美国原油目前相比布伦特原油而言太过便宜,全球的炼油商自然不会错过购买便宜货的良机。
(布伦特石油和美原油期货对比)
迫于美国压力,欧洲企业寻求伊朗石油替代品
此前,欧盟对于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表示极度不满,并允许以欧元替代美元计价原油,并对购买伊朗石油的欧洲企业大行方便之口。
但事实却证明,欧洲的银行、运输产业、保险公司都顶不住美国制裁施压的压力而减少对伊朗石油的依赖。
欧洲著名石油公司比如法国的Total,意大利的Eni,西班牙的Repsol和Cepsa,以及希腊的Hellenic Petroleum等都准备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这意味着伊朗的石油出口量至少要减少五分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他们不清楚无视美国的警告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但肯定会有不小的麻烦。要不是伊朗进口的石油便宜至极,欧洲企业可能都不会正眼看待。
5月8日,美国财政部针对不同行业,给予欧洲各企业90天到180天不等的宽限期,现在离11月4日制裁正式生效还有几个月。
由于美油与布油差价的逐渐扩大,欧洲企业已经开始寻找更安全、更便宜的石油来源来替代伊朗石油进口空缺,美国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沙特趁机狮子开口,中国扩大美油进口
面临相同情况的还有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随着伊朗在石油出口问题上被封锁孤立。
同时,委内瑞拉也因恶性通胀以及设备损坏等原因迟迟难以交付承诺的石油出口量。这给沙特钻了空子,得到了调升亚洲市场油价的机会。
具体在本周二(6月5日)在一份电邮中,沙特阿美宣布将7月份销往亚洲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上调20美分至每桶2.10美元。这是该公司连续第三次上调报价,使得油价高于中东的基准价格,达2014年7月以来新高。
另外,据统计沙特阿美超轻质和中质原油也将以2014年来的最高溢价卖到亚洲市场,而其重质原油的溢价则处2012年来最高水平。
这招致了中国的主要买家的不满,此前双方应价格问题发生过长达数月的争执。而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之一的中石化已明确表示价格过高,并在5月和6月削减了对沙特原油的采购。
伊朗和沙特的石油都难以大量购买,一边具备政治风险,一边价格过高。除了自身过去石油储备的消耗,中国买家也将目标瞄准了美国的原油,加之其最近价格下跌猛烈,无疑是一个买入的契机。
美国原油生产商错失商业良机
对于美国方面来说虽然进入了驾驶高峰期,原油库存消耗增加,但强劲的供给还是会产生供给过剩问题。
周三公布的EIA原油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连续15周录得增加,逼近1100万桶/日关口。
上周公布的美国石油钻井数量为861口,创2015年3月来新高。由于钻井数量都是前瞻性指标,其实际带来的原油库存增加可能还未显现,至少在石油供给上美原油还存有剩余。
这原本是美国大力出口原油的绝佳时机,但管道运输问题和船运成本提升限制了其出口数量。
因为美原油现货较期货溢价较高,但布油期现货价差并不明显。休斯顿西德克萨斯中质油6月1日离岸价为每桶73.71美元,较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的美原油期货每桶升水7.90美元,升幅达12%。
而布伦特原油期货6月1日收报每桶76.79美元,高于尼日利亚伯尼轻质原油的75.24美元、以及安哥拉吉拉索尔原油(Girassol)的74.34美元。所以安哥拉石油和美原油价差仅为0.63美元/桶。
考虑到从德克萨斯州运往亚洲的航程比从安哥拉要远得多,这一仅存的成本优势可能被海运费所吞没。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近期实施的对各国的钢铁、铝关税的征收导致了,从海外进口相关产品的成本提高。而美国的输油管道公司不足20家,特别管道部件生产公司几乎没有,这使得美国原油运输举步维艰,不少石油生产商放弃了原本的生产计划。
德州独立生产商及皇室协会的主席Ed Longanecker也表示:“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去年一年在输油管道上花了80亿到90亿美元,只要简单算一下就会发现,如果这些管道材料都来自国外,那么光是在这些管道材料上,每年就将增加20亿美元以上的成本。”
总结分析:美油较布油的贴水将会长期存在,因为期现货价格不平等以及运输费用的问题。考虑到后续美国原油生产管道运输问题困难,美国原油供给可能在未来重新面临吃紧的现象,但这需要更多EIA、API数据体现。最后投资者不要对价差套利抱有太多幻想,除非你是一个专业选手,因为通过本文上述论证价差存在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