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MSCI公布了半年度指数成份股调整结果,共234只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根据正式方案,初始纳入因子为5%,计划分两步走:5月半年度评审纳入因子2.5%自本周五(6月1日)起正式生效,标志着A股入摩进入最后一天的倒计时。另外,8月季度评审将纳入因子提升到5%。
A股入摩历程回顾
早在2013年6月12日,MSCI就希望能够享受中国经济快速的增长的红利,出于世界资金的投资需求考虑,当时就宣布A股纳入指数启动投资者咨询。
彼时,上证指数还在2000点底部区域反复挣扎筑底,因为市场缺乏资金流动性问题,几乎所有股价都处于历史低位,外资自然不想放过捡拾便宜筹码的机会,QFII的数额已满足不了他们的投资需求。
但到2014年6月11日,A股被纳入MSCI的第一次讨论宣告失败,因停牌、涨跌幅机制问题与国际步融洽。但随后A股并未受到影响,相反由于“外延式并购”,“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理念先是带动了创业板的上涨,后杠杆式资金的介入开启了上证指数的开启了一波上证指数的一波大牛市,到2015年6月10日A股第二次被纳入MSCI的讨论时,沪指已经突破了5000点大关。
新兴资本市场波动性过大以及制度机制引发了外资的担忧,2015年6月的那次闯关最后仍以失败告终,同时因为去杠杆等问题A股经历了大级别调整。
2016年6月15日,A股第三次对入摩发起冲击,但遗憾的是由于A股金融产品审批限制问题而再次被拒,不过这一次MSCI仍旧保留A股在2017年审核名单的资格,并在报告中表示,国际投资者对我国为进一步开放A股市场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表示肯定。
三次闯关,三次失败,但可以明显感受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变化从青涩逐渐成熟,一些不合理的制度漏洞在被一点点的修补。直到2017年6月21日,A股第四次闯关MSCI终获成功。
尽管比例尚且不高,却是一个好的开始,这是外资对中国股市稳健开放过程的认可,也是多方努力的结果,是“中国梦”实现的一小步。
入摩的影响
A股入摩对我国股市长期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投资价值理念上都会带来新的契机。
首先从资金流入方面来看,A股初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ACWI指数,分别占比0.81%和0.1%,跟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ACWI指数的资产规模分别为1.6万亿和3.2万亿,据此测算大约有160亿美元资金可能会因跟踪MSCI指数而流入A股市场。
这对于在一个市值约为8万亿美元,每天交易约500亿美元较成熟金融市场里,因资金流入推动而导致股价上涨幅度较为有限,心理上的预期影响将更为显著。
从投资理念来说,中国的小市值科技类股票市盈率相较于整体国际而言不占优势,但中国的一些稀缺性产业比如像国粹的白酒和中药将受到外资持续关注。同时考虑到,外资的资金性质,新增追踪MSCI指数的资金主要来自被动型公募基金、养老保险等稳健型投资机构。
这类机构的投资风险偏好较低通常更倾向于那些业绩良好、收入结构简单、股息稳定、市值较大的蓝筹股票(此次入选的标的股就大多属于这类股票)。这有助于改善国内此前恶炒题材股、概念股的风气,也会使得中国股市从去散户化 ,向机构专业化而过度。
入摩的意义,部分资金提前布局
从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意义来说,此次事件无疑是中国金融开放的里程碑。MSCI指数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股票指数,同时也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采用最多的基准指数。97%的全球顶级资管以MSCI指数为基准。A股纳入MSCI全球市场指数代表了国际资本的认可,对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意义重大。
部分资金从去年6月就已经开始流入提前布局A股。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去年底至年初1月份的时候,以蓝筹白马鼓为代表的上证50出现一波超乎预期的拉升,导致其估值升高过快脱离基本面的支撑,如此的非理性繁荣主要是因为北上资金的推动。
事实上,自2016年12月深港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金额就整体呈现震荡走高态势,当前境外投资者通过互联互通等渠道,对A股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此外,在A股正式进入MSCI指数前夕,香港北向交易账户激增,也可以看出国际市场对于A股热情。希望通过股票互联互通机制在中国内地交投的基金公司所使用的香港账户数量已较2017年1月增长了三倍。
据香港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特别独立账户(SPSA)约达4800个。把234支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股票加入到其新兴市场指数中去,预计此举将推动约170亿美元的外资流入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
入摩不等于“入魔”
尽管“入摩”对中国股市长期提振的效应令人兴奋。但客观分析资金流入影响有限,投资理念和入摩带来的倒逼制度完善更需要时间的洗礼。此次事件将加快 A股对外开放步伐和国际化进程。
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谨防市场炒作后高位兑现利好套利,资本市场落得一地鸡毛的窘境。
从长线来看,A股能否趋好还是取决于本身企业基本面的发展,能不能出现像阿里巴巴那样盈利、变现能力强的公司,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另外,A股“入摩”仅是其中国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加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支付地位的方式之一,我们必须意识到未来的挑战和责任将更加艰巨。比如围绕MSCI开发主题基金产品,为境内外投资者投资A股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健全市场的监督机制、提升A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等等。
机构观点汇总
对于此次A股入摩,国内券商分析师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申万宏源重庆分公司首席投顾何武指出,A股纳入MSCI,确实能给市场带来一些资金,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运行趋势,长期利好作用会因政策面、基本面的变化而被平滑掉,也就很难引起市场惊涛骇浪。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资本都是逐利的,外资不仅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以表明它们对A股市场未来趋势的态度。所以A股纳入MSCI是一把双刃剑,投资者不宜期待过高。
银河证券南坪营业部投顾刘洪瑞表示,A股纳入MSCI是一个从去年开始就长期公开的消息。而纳入MSCI可能性最大的潜在标的,主要就是A股中的大盘蓝筹股。这些股很多都发生了大幅上涨。
炒股就是炒预期,正式纳入MSCI很可能导致部分个股见光死,投资者需要注意投资风险。相对于“入摩”的A股,下一批纳入MSCI预期较高的个股才是现在布局的重点,可重点关注业绩较好的消费类个股。
独立财经评论人付鹏认为,纳入MSCI指数对A股市场来说并不决定长期趋势,从之前任何EM经济体纳入MSCI的历史来看,加入MSCI虽有短期的利好影响,却无法决定趋势,都必然回到基本面决定的长期趋势之中。
短期而言,海外的长期大型配置型资金是不会来充当“韭菜”的,跟踪MSCI指数的外资进来以后也要根据估值状况去买,外资选股遵循的几大原则主要有:大市值、高流动性、盈利能力强、低估值、能分红。
平安证券认为,MSCI的正式纳入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以及资产定价均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8年的首轮纳入预计给A股市场带来千亿规模的增量资金,境外资金正在成为重要的边际交易变量,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比重抬升,给予价值投资更多估值溢价。
尽管MSCI纳入于6月1日以及9月3日正式生效,但是在2018年4月以来北上资金已经开始呈现加速流入的迹象,在金融开放市场化以及制度化的双重推动下,A股市场的全球配置价值在逐渐显现,人民币资产配置经历从无到有,全球资金的陆续进场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