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二季度GDP继续强势,同比6.9%,持平一季度前值6.9%,高于预期的6.8%。内需强劲,消费稳居“三驾马车”之首;服务业继续主导经济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整体投资增速稳中趋缓。其它数据方面:中国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但销售升温。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1%,超预期。6月工业增加值达两年半最高,粗钢产量创历史新高,铝产量创三年新高。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 8.6%,基建和制造业改善明显。总体看,中国经济继续平稳发展,消费稳居“三驾马车”之首;不过随着调控加强,房地产降温,房地产降温后的消费如果都能稳定地居于“三驾马车”之首,才说明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为消费带动,匆忙下结论或许操之过急。总体看,只要各方面措施注意协调,掌握好降杠杆的力度,继续坚定的拆除炸弹,随着电商、物流等商业模式,消费升级的发展,中国经济就能继续平稳向前发展。
两位共和党参议员周一称,他们反对共和党领袖Mitch McConnell的医改法案,当前形式的医改法案未获通过。参议院议员Mike Lee和Jerry Moran在声明中表示,不能支持用共和党的新法案替代奥巴马医改法案,因为这导致医改成本上升。此前,Rand Paul和Susan Collins都表态不支持新的医改法案,导致共和党的医改法案未能获得足够的票数继续推进。这使得医改法案流产风险再度上升,昨晚美元指数直线跳水,现在仍继续下跌,连95关口也被跌破,这和我们前面文章中的分析相一致。
本周一加拿大房地产协会(CREA)公布,今年6月全国住房销售量环比下降6.7%,连续第三个月下滑,降幅为2010年6月以来最大。6月房屋销量同比减少11.4%,较今年3月的巅峰水平下降14%。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当月销量环比下降15.1%至5977套,为2010年来最低水平。一般分析认为,加政府促楼市降温的政策使买家退缩,加央行加息可能助长降温,在加息之后,政府可能还有让楼市降温的新动作。多伦多地区的房价年化增幅已经高达60%,上月加拿大媒体爆出,OSFI允许加拿大金融机构接受以中国资产作为抵押物,为在温哥华购置房产发放按揭贷款,在严重透支本地购买力后,加拿大竟想到向中国“借杠杆”。 加拿大央行也承认,房价回调是目前加拿大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就在加息前,加拿大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监督办公室(OSFI)提议,今年秋季收紧住房抵押贷款法规,要求贷款方保证,即便利率较房贷利率高两个百分点,住房买家也要满足获得无担保按揭贷款的资格。加拿大《环球邮报》指出,上述提议令人担心,假如今秋利率进一步走高,房地产市场可能面临更大的调整,特别是大多伦多地区。所以在加元连续升值之际,也要提防加元因为房地产危机暴发而突然快速贬值。
周一欧盟统计局公布,欧元区6月CPI同比终值 1.3%,符合初值,较5月终值1.4%有所下滑,与4月的终值1.9%相比下滑幅度较大。欧元区6月核心CPI同比终值 1.1%,符合初值。欧元区6月CPI环比 0.0%,前值-0.1%。从数据看,在五月CPI大幅下降之后,6月CPI继续疲软,当前并无足够(或是任何)证据表明通胀抬升,所以欧央行的鹰派人物论调真是惨遭打脸,德拉吉可能又要回复鸽派调调,不过欧元却因美元的下跌的被动上行。
周一(7月17日)美股涨跌不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报翘首以盼,纳指连涨八天,奈飞二季度财报好于预期,盘后股价涨逾9%。英国脱欧首轮谈判于布鲁塞尔召开,英国脱欧谈判专家们意识到,脱欧谈判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技术性过程”。;原定于本周进行的医改投票遭推迟;美国贸易办公室发布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谈判目标:新版NAFTA必须打破针对美国出口产品的壁垒。将寻求通过新版NAFTA来降低本国贸易赤字。将谋求在重新谈判NAFTA时谋求更加强大的原产地规则,或许对加拿大有所不利。投资者需重点关注本周四欧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
操作方面,美元:反弹无力继续大跌创新低,单 继续持有;欧元:终于突破创新高,激进者可盘中回调或近几日回调中逢低做多,注意周线月线变化,由于突破位较高,注意控制仓位,严格止损;英镑:强势整理,盘中逢低可适当做多,注意周线月线变化;澳元:由于澳联储决议而大涨,澳元突破昨前天高点时就应止损;加元:继续下跌,空单继续持有,注意周线月线的演变和房地产危机进展对其影响;日元:美元继续下跌拖累美元对日元下跌,面临前期平台及40日均线,暂观望;瑞郎:弱势下行,仍受美元拖累,但强于美元,暂观望;黄金:因美元下跌被动小阳上涨,暂观望;白银:跟随黄金上涨但弱于黄金,观望;原油:反弹受阻,陷于震荡,暂观望。行情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总体原则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有了实质变化的行情需要更新的策略,投资者仍需根据新的行情变化进行临盘修正。不要望抓住每一次波动,只操作自己有把握的行情。
夜盘大战,把握股指、外汇、商品、黄金的投资机会,每个交易日晚八点四十五分准时播出,重量级嘉宾还将现场给大家更切近,更透彻的分析指导,敬请关注“夜盘大战直播”微信公众号。观看相关视频节目。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