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国劳工局公布了美国部分职业分类的就业增长,从中就能找到就业两极分化的铁证。劳工局将各工种分为了以下四大类别。
·脑力非常规:经理、计算机科学、建造设计、艺术家等
·体力非常规:食品准备、个人护理、零售等
·脑力常规:行政、销售等
·体力常规:建筑业、制造业、生产等

上图中的黑线代表所有职业的平均增长率,而竖条代表各行业的增长率。
就业增长最快的群体是脑力非常规和体力非常规群体,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增长2%。脑力常规和体力常规躯体的就业增速则慢得多,平均还不到1%,甚至一些生产行业的就业还在缩水。
特朗普入主白宫的原因竟是就业结构转型?
2016年,乔治城大学教育与就业中心发布过一份建立在广泛调查基础上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称,自美国经济复苏以来,整个国家的新增就业岗位为1160万个,其中115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被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获得。
结合这份报告和劳工局的数据,就不难理解去年的美国大选中为何特朗普的会获胜:因为就业机会都掌握在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手中,常规的工种就业增速太低,就意味着从事常规工种的低技能人群——如蓝领和普通文员就业困难,也正因此,这些人对于就业的需求更强。
而特朗普的竞选策略正好击中这些人的内心——一方面,特朗普走着“下里巴人”路线,用通俗的语言宣传这些低技能人群更能接受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另一方面,他不断重申要为美国人找回工作,也正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
当然,从劳工局的这份数据中,也不难发现,其实特朗普的所谓“移民和海外工厂抢走美国人工作”的理论其实并不成立,因为抢走这些低技能人群工作的并非移民或海外工厂,而是美国的就业结构改变。
不同工种面临不同的工作要求
观察劳工局数据可以发现不同工种对脑力和体力的要求区别。
例如,体力劳动强度通常需要考量以下两个体力工作需求:
·8小时工作中,站立或行走所占比例
·工人工作中需要用单手或双手做推或拉动作所需的比例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需要高强度体力工作都属于体力常规和体力非常规的工种。做这部分工作的人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需要在工作中做推或拉的动作,并且他们工作中有一半以上时间在站立或行走。
相对比之下,不超过35%的脑力工作者需要做推或拉的动作,并且需要站立或行走的时间也少得多。
而与之相对的是不同工种对脑力工作强度的要求。以下是体现脑力工作强度的两个标准:
·在未确定或有冲突的情况下做决定的工作比例;
·基于广泛目标或审查结果的监管工作比例;

通常来说,脑力工作通常需要更宽泛的目标,并只需要最终审查;而体力工作则需要更详细的指令,并且在执行过程中频繁受到监管。比如说,顾问的工作通常都只会受到季度审查,而工厂的生产则需要每天都进行质量监控。
而在脑力工作中,非常规的脑力工作需要进行更多、难度更大的决策,同时受到的监管更少。
以上就体现了体力工种和脑力工种所需技能的鲜明区别。脑力非常规工种需要做复杂的决策、独立的工作环境,并且不需要过多体力工作;而体力常规工种则需要做大量的体力工作,并且不需要做高水平的脑力决策工作。
这一区别就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拥有技术的就业者从事脑力非常规工作,另一方面足够强壮的无技术员工则从事体力常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