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澳大利亚国家银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的一个经济团队的研究成果,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间)数量在4年前已经达到了顶峰,自那以后数量便在缓慢地减少。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对于中国的决策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现在他们要一边保经济增长一边防范金融风险。
由于自1979年以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的劳动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现在的这一代不仅要为国家经济提供动能,还要承担赡养父母的现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减少的出生率现在已经逐渐地显示出恶果,如今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而退休人口却在不断地增加。
在1990年,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值为12:1,到了2016年,这一比值下降到6.7:1。联合国预计到2020年,比值将会下降到4:1。
对中国的决策者来说,这是一个大挑战。

人口状况如此不利,政府要怎么做到在不加速借贷增长的情况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一个前提就是劳动的生产率提高,那么在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下滑的今天,开始用机器代替人力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虽然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仅在2015年就有6.8万个机器人出售。但如果从机器人密集度的方面来考虑,中国的前景还是相当大。
目前中国每1万个雇员对应49个机器人,远远地低于韩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这些国家同样数量的雇员所对应的机器人数量都在300以上。

低机器人密集度意味着中国在未来几年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计到2019年,中国将会为全球机器人销售中的40%作出贡献。
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机器人密集度将会提高至150。
当然,虽说机器人可以解决中国的生产率的问题,但科技的变革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机器人造成失业就是其中之一。
更高端的制造业需要更加熟练的劳工,因此老龄和教育水平低的工人处于更大的失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