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欧乐鹰周三(3月8日)撰文称,要清楚了解中国年初的贸易形势是一件难事。鉴于日历因素和基础效应的综合影响,今年的情况就更是如此。不过,早期迹象是乐观的,出口强劲增长,进口飙升。

展望未来,人民币走软以及美国消费需求增强应会促进海外销售。最大的未知因素是来自美国贸易制裁的风险。这个问题似乎也正在华府的日程上渐渐发酵,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最高贸易顾问称,美国的赤字既是一个经济风险,也是一个安全风险。
中国海关总署日内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月份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4.2%,低于1月份15.9%的增幅,亦逊于增长14.6%的预期。综合头两个月的数据来看(以剔除春节造成的扭曲效应),出口增长了11%。
但即便如此也难以从中看出明显趋势,因为2016年1-2月出口严重萎缩,因而造成比较基础较为有利。人民币走软也美化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增幅。人民币兑美元去年下跌4.6%。
数据还显示,2月份进口增幅从1月份的25.2%上升至44.7%。1月份和2月份的综合增幅为34.2%。这表明内需旺盛,不过弱势人民币和基数效应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随着进口飙升,2月份贸易余额从1月份3545亿元人民币的顺差转为604亿元的逆差。头两个月总计实现贸易顺差2937亿元(海关总署可能悄悄修正了1月份的顺差数据)。
这两位经济学家还指出,在春节所在的那个月出现贸易逆差,这种情况并不罕见;顺便来说,当分国别进口数据发布时,情况将得到进一步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