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贷款业务方兴未艾,或助中国农村经济走向腾飞

2017-02-22 14:25 来源:汇通财经原创 编辑: 浮之若莎
本文共522.5字  |  预计阅读: 2分钟
汇通财经讯——周二(2月21日)彭博上发布的一篇文章指出,释放中国农村经济潜力的方式之一是:实施改革、鼓励农民进行抵押贷款。
汇通财经APP讯——周二(2月21日)彭博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释放中国农村经济潜力的方式之一是:实施改革、鼓励农民借助抵押贷款工具改进扩大其业务,实现全面增收。

保尔森研究所(Paulson Institute)在研究报告中称,这种做法将为中国近9亿的农村居民筹集资金进行创新和创业提供新的渠道。因为土地使用权是中国农民获得信贷的主要限制因素。这种情况在中国政府自2003年以来实施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之后,也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四川农业大学彭艳玲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卡勒姆·特维(Calum Turvey)教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孔荣教授等在研究报告中称,在中国所有的耕地都归政府所有,农民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这样,即使他们离开农村了,也不能随意出售或者转让土地。缺乏获得贷款的途径是制约中国农村创业的因素。

这几位教授对1465个中国农业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接受调查的农民认为,难以获得贷款是他们进行商业创新的三大障碍之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几位教授指出,近几年,超过2.5亿的中国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地区或者到工业部门务工。并且,他们获得的非农经济收入通常超过农业收入。自2014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改革允许一些农民将土地经营权转移给第三方。第三方通常为其他农民、合作社或者可以管理更多的土地、操作更好的设备的公司。

这些改革旨在改善投资和经济产出,并减缓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国领导人的农村的不平等问题。这几位教授表示,中国农民面临着几大障碍,正是这些障碍令一些人生活贫困或接近贫困。

这几位教授还指出,四个试点的项目表明,这些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他们认为,当中国农民有获得信贷的机会时,他们将变得更具创业精神,将会创办更多的企业。这或许会令50%以上的中国农村居民“弃农从商”。

而诸如此类的改革在中国并非没有先例。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策制定者允许政府工作单位和国有企业向市民出售公寓。此举推动了城市的房价上涨,并引发了大规模的财富转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下载易汇通电脑版行情软件

0

行情

欧元美元 1.1247 0.0000 -0%
英镑美元 1.3297 0.0001 0.01%
美元指数 100.42 -0.21 -0.21%
美元人民币 7.24 -0.01 -0.07%
美元日元 145.34 -0.03 -0.02%
现货白银 32.700 0.271 0.84%
现货黄金 3,325.49 19.79 0.6%
美原油 61.06 1.15 1.92%
澳元美元 0.6408 0.0000 -0%
美元加元 1.3938 0.0001 0%
上证指数 3,342.00 -10.00 -0.3%
日经225 37,503.33 574.70 1.56%
英国FT 8,554.80 23.19 0.27%
德国DAX 23,499.32 146.63 0.63%
纳斯达克 17,928.92 0.7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