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金网10月28日讯——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有人借铜价暴跌窥知美国经济衰退先机,自那以后铜便获得了“铜博士”的称号。但在当前的中国,“铜博士”似乎失灵了,有分析师指出,相比于铜,焦煤和废钢是更好的中国经济晴雨表。不过中国正在进行转型,以任何一种金属作为经济指标都是片面的。
衰退先知“铜博士”
富国银行投资研究所(Wells Fargo Investment Institute)实体资产策略主管John LaForge称,在1981年经济衰退席卷美国之前,铜价已开始暴跌。
他表示,当时美国经济主要靠制造业驱动,故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美国经济和铜都存在联系。在过去美国经历的5次经济衰退中,有3次铜价领先下跌。
LaForge戏言,铜就算拿不到医学博士学位,至少拿个博士学位是没问题的。
在中国推进工业化并成为全球第一大铜消费国过程中,“铜博士”也一直扮演好其先知的角色。事实上在2015年铜价暴跌之时,许多投资者开始担忧中国经济衰退的问题。
但今年,“铜博士”似乎变得不那么可靠了。尽管中国试图借信贷扩张发动经济引擎,且铜广泛应用建筑工程和房地产中,但铜年内仅上涨5%至4700美元/吨。
而相对的,钢和铁矿石价格暴涨逾40%。煤炭和焦煤涨幅更大,大商所焦煤价格翻了一倍多。焦煤通常被用于炼钢过程中。
更好的中国经济晴雨表:焦煤和废钢
那么究竟哪种商品期货才是释放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实际情况信号的那一个?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 Group)驻新加坡金属产品部总监张一煌(Yvonne Zhang)称,有多重理由表明焦煤和废钢才是更好的中国经济现状晴雨表。
理由一:焦煤和废钢消费速度快,可反映即时需求,而铜不易腐蚀,可储存于仓库之中。
今年中国进口了大量铜,没有用完的全都储存了起来,导致金属价格承压。
理由二:铜通常用于建筑工程后期,这意味着钢目前尚未从中国刺激政策中得到助益,而与早期建设中原料钢密切相关的铁矿石和焦煤价格均受到提振。
这刺激中国散户投资者涌入钢、铁矿石和煤炭期货市场。高盛称,今年铁矿石平均日交易量为70亿美元。
理由三:铜与李克强指数相关性不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07年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时的一次采访表示,发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增长量三个指标比被“修饰”过的GDP数据更精准,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于2010年利用上述三项指标推出李克强指数( Li Keqiang index),用来评估中国经济增长。
张一煌称,自2012年1月起,全球三大铜期货(伦铜、沪铜、COMEX铜)与中国沪深300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与李克强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蓝:李克强指数 深红:上期所螺纹钢 中红:大商所1月焦煤 浅红:3个月期伦铜)
不过,要想从煤价中得出关于中国经济的确切结论并不容易。举例来说,焦煤暴涨的原因还包括中国当局限制煤矿厂开工天数,价格上涨也表明政府化解过剩钢铁产能的一个简单方式就是提高投入成本。
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分析师Julian Kettle称,有人警告称当前的价格暴涨实质上是提前透支2017年和2018年的需求。
经济转型
张一煌指出,所谓的“铜博士”其实从来不是实际经济活动的好指标。
但是有许多人不同意这一点,他们指出,从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期间中国GDP两位数的增长,同期铜价累计涨幅超过400%。
不过该时期所有金属价格均飙涨。鉴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且正向服务驱动型经济转型,把任何一种金属作为经济晴雨表都是十分片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