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符合预期。
由于中国政府加大财政支出,以及房地产繁荣抵消了持续疲软的出口,中国第三季度GDP则呈现稳步扩张的态势,与路透社此前的预测相一致。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学家普瑞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一如既往,市场对于中国第三季度GDP数据存在质疑。凯投宏观认为中国第三季度GDP官方数据未能反映自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因此并不承认近期中国经济的回暖趋势。
当前中国经济的资产泡沫和债务水平已经引起了警觉和注意;但和今年年初不同的是,市场在国家统计局公布GDP数据之前恐慌性和担忧性情绪有所降温。
周三,中国第三季度GDP的出炉可能会缓解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但是一些经济学家警告表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并不会持续太久。
普瑞查德表示,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受到更快的信贷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的提振,当前信贷和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制定者都在努力控制泡沫经济,因此中国近期经济的复苏和回暖已时日无多。由于2017年年初某个时间点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可能开始逐渐消退,持续的结构性经济因素则将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开始再次放缓。
10月10日,为提振经济市场及其信心,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第三季度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当前债务风险已明显受到控制。当前中国经济的资产泡沫和债务水平已经引起了警觉和注意;但和今年年初不同的是,市场在国家统计局公布GDP数据之前恐慌性和担忧性情绪有所下跌。
东方资本研究董事总经理科里尔(Andrew Collier)接受CNBC节目“Street Signs”节目采访时表示,当前面临真正问题则是中国经济成效收效甚微。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忙于利用货币宽松和违约谈判的方式扑灭森林火灾之际,西方投资者则疲于应付政策噪声。
数据“大礼包”
除了第三季度GDP数据外,中国国家统计局还在同日公布了一份数据“大礼包”,具体内容为,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较8月份回落0.2%;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稍高于预期10.6%。而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2%,与预期相持平。
科里尔表示,10月工业产值同比有所回落则证实了中国经济或已陷入流动性陷阱。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贷款9月份新增1.22万亿元(1810亿美元)。这表明中国贷款额大幅增加,尽管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投资,但贷款额大幅增加的主要推动力并非来自企业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