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财政部10月14日公布《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外汇政策》报告称,没有证据表明美国任何一个主要贸易伙伴符合汇率操纵国的法律定义,中国最近设法支撑人民币汇率是为了防止人民币迅速贬值损害全球经济。这一评估与总统大选年针对中国汇率政策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大威胁的激烈言论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财政部称,中国、日本和韩国当局一反近年来的做法,抵制住了利用汇率获得更大出口优势的诱惑,这是美国成功地在全球进行宣传的结果,也是美国财政部20年来第一次在报告中没有点名任何一个国家为货币操纵国。
报告称,中国正在慢慢允许由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尽管过去一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放缓速度快于预期,人民币兑美元下跌,但中国过去一年仍投入超过5000亿美元来防止人民币进一步加速贬值。
美国财政部称,对汇率管理手段和目标的更大透明度,坚定地遵守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关于杜绝竞争性贬值和为竞争性目的锚定汇率的做法,将有助于提升中国汇率体系的信誉度。但即便人民币近来出现贬值,与2005年12月相比,人民币名义汇率也相对于美元升值了21%,基于贸易加权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了38%。中国决策者已经明确提出,由于经常账户顺差存在,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较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以及稳定的财政及金融条件,人民币将继续保持强势货币的特征。总体上看,证据显示长期内人民币会维持较强。
与此同时,中国仍对美国有巨大的货物贸易顺差。这正突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将中国经济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需要。美国财政部认为,中国具有合适的政策工具,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工具,以确保信心并为向市场导向的汇率机制转变。其中财政政策可以支持结构性改革,并在经济增长放缓超出预期的情形下提供“消费友好型”的刺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