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以“黑色系”为首的中国商品牛市让海外投资者格外眼馋,但这群人手上有着大把钞票却投资无门。纳斯达克发现了这笔“好生意”,打算在新加坡推出中国商品期货交易。据英国《金融时报》,这种离岸期货合约,将为投资者提供直接投资中国船运、铁矿石及原油市场的渠道。今年4月左右,中国交易商和投资者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引发钢铁和铁矿石价格上涨。“黑色系”一度涨逾50%,同时拉动上交所基础金属价格上涨。

来源:Wind资讯
纳斯达克全球商品销售主管Hanne Johansson表示,他们相信新加坡离岸期货合约能帮助满足离岸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的需求,这种方式与香港和伦敦的离岸人民币交易类似。Johansson称,“我们想要探索能切实连接这两个市场的途径。”她指的是中国内地和中国境外的衍生品交易场所。
实际上,在新加坡交易所之前,香港交易所就盯上了这块“肥肉”。一直以来,“货币通”、“股票通”和“商品通”就是香港金融市场的未来主打牌。年初公布的新三年战略规划中,港交所将大宗商品和固定收益业务的发展列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早在2014年,“商品通”就已被媒体广泛报道。
但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也坦言,短期来看商品通暂时不容易,股灾后内地市场需要休养生息,开放的速度会暂时放缓,商品的互联互通短期内可能不会先做。无论如何,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花旗银行商品部门全球主管Ed Morse甚至认为,中国正通过另一个途径主导全球商品市场----期货合约。
Morse在报告中称:中国的期货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扩张,中国政府希望中国能在全球价格发现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许多ETF和做多基金也将开展交易,让中国投资者可以在在岸和离岸市场追踪一些系列商品。

来源:Wind资讯
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也透露,中国将坚定推进期货市场开放,建设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计划把原油、铁矿石和天然橡胶期货作为向更多外国投资者开放国内市场的起点。全球能源管理机构(GEMI)能源市场主管兼金融教授CraigPirrong表示,近几年,中国需求正成为大宗商品价格驱动因素,且这一趋势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