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9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外汇储备环比下降158.9亿美元至31851.7亿美元,连降两月,前值为32010.57亿美元。
自2014年9月份以来,中国过去多年一路走高的外汇储备突然掉头直下,特别是自2015年5月以来,外汇储备逐月“缩水”,在10月昙花一现增加113亿美元后,再度开启连续“缩水”模式,连续下滑四个月,2015年12月更是骤降1079亿美元,创历史最大单月降幅。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企稳以及资本外流状况改善,今年以来外储整体保持平稳,此前的单边下行趋势暂告一段落。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2010.57亿美元,与6月规模基本持平,按照SDR计价,7月外汇储备则是正增长,截至7月末,外汇储备为22973.31亿SDR,较6月末增加60.38亿SDR。

任泽平认为,外汇储备在7月份表现基本稳定,说明外部流动性仍处在边际改善的过程中。外汇储备的改善可能与过去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基本面L型企稳、海外风险加大以及资本流出难度增加有关,外部流动性的走稳进一步缓解了央行对货币政策放宽后外部资本平衡问题的担心。后期外占及外储仍存因国内经济减速而重新流出的风险,但货币政策大概率会对冲。
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称,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处于过剩状态,在新时期可在其他政策的配合下,考虑为外汇储备适度松绑。从外汇储备管理角度看,需要平衡风险抵御和持有效率,可将短中期目标定位不低于2万亿美元。对于超过最优规模的外汇储备部分,应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藏汇于民。
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在回答“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是否会出手干预”时表示,中国现在有3.25万亿美元充足的外汇储备,如果汇率出现异动,我们肯定会通过多样化的政策,用政策工具箱,比如引导预期、货币政策、本外币配合等(来干预),还是希望宏观政策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