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格一跌再跌,国内95#汽油价格又上涨?

2016-08-29 09:18 来源:国际油价格一跌再跌,国内95#汽油价格又上涨?
本文共1558字  |  预计阅读: 6分钟
汇通财经APP讯——导读: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历来是产油国的必争之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沙特都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商,但在俄罗斯的组合拳之下沙特颇有些相形见绌应对不及。俄罗斯对中国原油出口已经多个月份超越沙特,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原油市场的份额占夺正打得如火如荼。对于我国来说,目前的确是抄底廉价能源的好时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国已经成为石油消费大国,对外依存度也在58%以上,但人均石油消费大概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今后我国石油消费还将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也将加大,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如果按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来计算,在此基础上油价每下降1美元将为我国石油进口节省21亿美元。如果近期油价下跌能够使2014年平均进口油价下跌10美元,将节约210亿美元的原油进口成本。
油价下跌,对于开车族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对像中国这样的原油进口大国而言也同样是件大好事。这时些,大家都很关心油价,但关心得最多的还是中国油价的跌幅为何没人家美国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国内油价居高不下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只是这回美国的降幅大,而我们“三桶油”的降幅小,两国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才使得这个问题越发的明显。这三大国企垄断了中国石油的整个产业链。连私人加油站,他们也在不断地打压其生存的空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时,国内油价的涨幅并不比人家小,可下跌时的幅度总是大大落后于人家。根据统计,11月份美国油价降了23.9%,而中国才降了12.6%,只有人家的一半。是“三桶油”成本太高,还是他们也有苦衷?
中美之间的汽油零售价其实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油价形成机制不同,包含的内容不同,原油的成本权重不同,税赋比率不同,这些“不同”决定着油价的不同以及调整幅度的不同。要中国追随美国,按同比例降低油价不仅不可能更不现实。既然不可比,那就让我们来看看我们高油价是怎么形成的,它的背后都有哪些制约的因素。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第一,国际原油价格不等于汽油的零售价。原油成本、运输成本、进口环节费用、炼油成本、销售成本、政府税费以及企业利润加在一起才是汽油的零售价。费改税后,养路费也融进油价里。过去按车征收,现在随油价走。用得多付得多,比过去合理些,但随之也推高了油价。在美国原油成本和炼油成本能占到汽油零售价的八成,而中国政府的税费就占到三成。美国的税赋各州稍有不同,大体上只占油价的11%到15%,比中国至少要少一半。中国油价高,首先是税赋高。
第二,国际原油价格是期货价格,它影响的是以后的油价,而不是当下的油价。“三桶油”是国际原油市场里的最大买家,但国际原油的定价权却掌握在别人手里。美国有定价的话语权。它进口原油的成本自然会比我们低,进价低售价也就低。
第三,除了中东外,卖原油给我们的还有俄罗斯和拉美国家。近年来,俄罗斯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石油非普通商品,具有战略物资的性质,并不是所有的原油交易都要遵循随行就市的原则。哪怕价格高一些,该出手时得出手。买原油不能只算经济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第四,我国石化炼油行业的成本普遍偏高,无形中也推高了汽油的零售价格。
第五,中国过去有个石油部,由它统管石油的基础建设,投资由国家财政承担。现在所有的基础建设资金都得由企业负责筹集。比如建设中俄输油管线,国家没掏一分钱。“三桶油”都是上市公司。要对得起股民就得有个靓丽的财务报表,像这样长期投资支出当然要转嫁给用户。过去由财政支出,花的是所有纳税人的钱。现在谁用油谁承担,似乎更合理些,但汽油就得贵不少。
第六,美国的汽油零售价几乎天天有变化,加拿大很多地方是一周调一次。五年前,没有出台《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时,我们的油价与国际原油价格没有任何联系,想调就调,不想调就不调。调价机制形成之后,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一个月才调一回。当时的规定是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幅度超过4%时才会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虽然很滞后,但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去年,发改委又将调价周期缩短到10个工作日,并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但跟美加这些西方国家相比较,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已。价格调整不同步,他调我没调,在某个时间点上,两国油价的差价被人为地拉大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美国是装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油价关乎到每家每户。老百姓关注油价,政府自然也不敢懈怠。美国的油价便宜到连加拿大人都只有羡慕的份。温哥华的油价至少要比临近的华盛顿州贵30%,每到周末大批加拿大民众宁愿等上一两个小时,排长队过关也要去美国加油。
中国老百姓对油价的高与低反应没人家强烈和敏感。反应强烈又能怎样?除非你放弃开车。这倒正合政府的心意。让你买车,再限制你开车。既可以增加GDP,又能治理空气污染问题。也正因为中国老百姓对油价反应不强烈不敏感,加上天天开车的人毕竟是少数,政府几乎没啥压力。在中国,油价的地位远没菜价粮价高。政府有“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啥时听说有个“油价工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下载易汇通电脑版行情软件

0
精选文章

行情

欧元美元 1.1313 -0.0001 -0.01%
英镑美元 1.3290 -0.0005 -0.03%
美元指数 99.80 0.00 -0%
美元人民币 7.27 0.00 0%
美元日元 143.67 -0.03 -0.02%
现货白银 32.452 0.461 1.44%
现货黄金 3,333.73 93.13 2.87%
美原油 57.23 -1.06 -1.82%
澳元美元 0.6463 -0.0005 -0.07%
美元加元 1.3818 -0.0006 -0.04%
上证指数 3,279.03 -7.62 -0.23%
日经225 36,830.69 378.39 1.04%
英国FT 8,596.35 99.55 1.17%
德国DAX 23,344.54 257.89 1.12%
纳斯达克 17,844.24 -133.49 -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