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冲基金今年的表现并不理想,特别是那些采用主动投资策略的基金。
据摩根大通Dubravko Lakos-Bujas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投资者累计从美国主动型股票基金中赎回1090亿美元。显然主动型基金是今年资产配置竞赛的输家,赢家是资金流入高达350亿美元的被动型股票基金,因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寻找简单又便宜的资管服务。

那么,主动型投资策略今年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
答案很简单,无论主动型基金管理者如何配置,都很难有好的表现。
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年初至今,只有33%的基本面投资基金和26%的量化投资基金能跑赢市场基准。

下表显示了主动投资基金年初至今的表现和2015年同期的对比
下面是摩根大通数据中表现最差的基金类型:

趋势投资股票在今年上半年被抛售,同时价值型股票表现仍然默默无闻。这让基本面投资基金处境堪忧。另外量化投资基金由于专注于对低波动股票的投资,在上半年表现略好一些。这些低波动股票同期受益于债券收益率的下降。
摩根大通下面为主动型投资基金提出建议:
·今年7月初,领涨股票已经开始转换。从曾涨到历史新高的低波动股票,转换为价值型股票,这一现象似乎能解释最近量化基金的不佳表现,这一转换也能帮基本面投资者挽回一些损失。
·资产管理者(包括共同基金在内)在金融和医疗行业的仓位权重过高。(行业基准分别是+1.4%和+1%),在日常必需品和电信等低波动板块的仓位不足(行业基准分别是-1.2%和-0.4%) 年初至今,金融和医疗行业基准的表现较差,分别为-7%和-2%,而作为债券替代品的低波动股票行业基准却表现最好,电信+15.2%,日常必需品+8.3%。
·最值得注意的是,13F公布的机构持仓情况显示,共同基金第二季度在组合中加入了能源类股票;而对冲基金配置了日常必需品类股票,减少了金融和医疗(制药和生物技术)板块的持仓;养老基金则鉴于当前的低收益环境,增持了房地产类股票。
·年初至今的基金流动,表明市场发生了重大的转换。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对收益率(欧洲和日本债券收益率多数跌入负值区域,美国债券收益率已接近历史低点)的追求。驱使资金流入债券基金(约1000亿美元),这些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股票市场流出的资金(约740亿美元)。在股票市场,低波动型ETF吸引了大量的资金的同时趋势增长型ETF出现资金流出。与标普500相关的板块中,大宗商品板块和债券替代品板块资金流入量最大,同时医疗和非必需消费品资金流出量最大。

综合以上信息,主动型投资者对待让人头疼的资金赎回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产生更的超常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