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与香港证监会主席唐家成8月16日在京签署联合公告,原则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建立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这标志着深港通实施准备工作正式启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8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表示,深港通相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国务院已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
深港通对A股走势短期影响有限
根据规则,“深港通”开通获批,不再设总额度限制,同时沪港通总额度取消。国金证券认为,这对券商股形成利好,短期经纪业务将直接受益,长期将推动券商业务的进一步国际化、跨市场业务的开展等。在今日上午的瑞银证券的电话会议上,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分析表示,海外投资者比较关注估值和股价,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北向资金,通过深港通到深圳市场的量会比较有限,类似于沪港通刚开通的时候,这样的流量短期不会对A股整体的走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它不是A股未来发展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从昨日(8月16日)盘面上来看,周三两市小幅低开,深港通消息落地,概念股明显回调,个股普遍大跌。沪指开盘报3106.99点,跌0.1%;深成指开盘报10879.99点,跌0.3%;创业板开盘报2200.24点,跌0.04%。
“深港通细节符合预期,存在利好兑现情况,但本次压力比沪港通时候小”,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师洪灏等人今日发表研报认为,由于没有总额度束缚,深港通对机构投资者吸引力更大,部分市值较大的基金也能参与其中,但因仍设有单日额度限制,以及引入境外投资者,长远看将促使A股估值回归理性,所以应该理性对待深港通对A股的提振所用。
在具体投资方向上,中金认为,深港通获批受益股主要有几个方向,除了香港本地券商和交易所外,A/H两地上市中的基本面稳健、高度折价的H股股票以及估值不高、成长空间比较大的成长股也是可以关注的重点。
“深港通”开通后三类股票受关注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17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预计“深港通”开通后,深圳市场的一些成长性好、代表新经济、以及非国企类行业企业股票将受到市场关注。
首先,深圳上市企业盈利能力普遍较强,且增速相对平稳;第二,就行业结构分布而言,深圳上市企业中IT、医疗保健、可选消费、新材料等代表“新经济”的行业企业占比较大;第三,深圳上市企业中约75%为非国有企业。
但由于深圳上市企业整体市盈率等估值指标已经相对较高,高挺预计,“深港通”开通初期,参与深港通的“北向”资金规模将相对有限。但对于那些关注企业成长性的基金而言,深圳市场上成长性较好的企业相对较多,上述基金的可选范围比较大。
高挺说,短期来看,“北向”、“南向”资金均不会主导深圳、香港两地市场走势。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深港通”开通等举措有助于正面推动A股被纳入MSCI指数。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监管规则也将更趋于国际化,同时内地投资者结构也将获改善。
从“沪港通”看“深港通”
沪港通自2014年11月27日开通以来共出现过四次主要的增仓阶段,分别是14年11月至15年3月、15年4月至6月、15年8月至10月以及2016年2月至4月。

而四次增仓流入资金均集中于低估值蓝筹板块!
观察这四次“增仓”不难发现尽管随着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等综合因素的改变,资金流入的方向会出现一定调整,但这些调整均属于行业微调的范畴,整体规模占比不高。
主流资金的投向仍然集中在非银、银行等低估值高股息的一线蓝筹板块以及食品饮料,尤其是白酒等港股稀缺品种上。具体到标的,外资普遍青睐相关行业的龙头品种。

对沪港通推出时流行的投资逻辑进行检验
(1)对于两地上市的AH股股票,高折价的A股并未因沪港通的推出而体现出相对优势
沪港通仅仅为两地的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对方市场股票的通道,并不能将已买入的股票进行跨市场卖出,无法真正“互联互通”消除折溢价。
(2)大盘蓝筹股并未因沪港通的推出而体现出相对优势
沪股通交易额平均占比仅为不到2%,难以改变A股的投资者结构和市场风格的,也基本无法影响到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和定价。
(3)高股息率股票并未因沪港通的推出而体现出相对优势
沪股通交易额太小,无法改变A股的游戏规则。
(4)买入港股稀缺的沪股通标的股票可能会因沪港通推出而体现出相对优势,但选中这类稀缺标的的概率不大。
众多 “稀缺标的”中,只有贵州茅台这一只个股是真正受沪港通持续影响的,且贵州茅台表现较好更多的是因为其自身基本面良好以及市场认可。沪港通正式开通前两个月,这种风格就已经表露得淋漓尽致。当时A股市场反复震荡,投资者有的满仓踏空,有的满仓跌停,有的风格转换失败两面被“打脸”,但港资
每每在上涨前加仓,下跌前减仓,暴跌时抄底,反弹时高抛,尤其在2015年1月19日前后,其时点选择之精准令人叹服。
该种手法屡试不爽,包括2015年10月初和11月底的反弹行情,港资也通过暴跌抄底和反弹抛售的方式,获得了不少收益。
从沪股通十大活跃个股的情况也可以看出,港资净买入最多的个股是贵州茅台,但交易额最大的却是中国平安。国联证券8月15日发布的研报显示,此前中国平安被净买入金额共计仅21.42亿元,但买入额和卖出额相加的总交易惊人,达到1558.39亿元!也就是说,有几百亿的资金在反复买入和卖出中国平安,以期获得更高的利润。
所以,如果投资者认可港资的选股方式和投资逻辑,希望跟着港资炒A股,那么,就不要局限于“长期投资、持股不动”的条条框框,因为港资擅长的正是择时而动、波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