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快到811汇改一周年,去年8月11日中国央行以外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逾1000点,人民币兑美元较前一日贬值1.9%,市场大受震动,自那时起许多投资者需虚心接受的教育除了“别惹美联储”之外又多了一条,“别逼中国央行”。
不过一年后的现在,尽管人民币贬值预期仍在,不过中国央行改善与市场沟通,同时G20峰会将近,人民币也将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IMF)特别提款权(SDR),当前市场较之一年之前更为平静。
意外汇改
去年中国央行意外降低人民币中间价且只发布了一个十分简短的声明,信息如此有限投资者纷纷开始脑补,中国经济是不是已经差的超乎想象啦?中国央行是不是要开始新一轮的货币战争啦?
恐慌之下最容易发生“踩踏事件”,人民币开始陷入贬值-资本外流-贬值的恶性循环,央行不得不出手重拳干预,甚至动用外汇储备稳定人民币币值。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高级市场策略师Mansoor Mohi-uddin称,显然政策制定者们当初低估了市场的反应,在那以后他们做出了很多改变。
改变正在发生
比如说中国央行积极与市场沟通解释其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央行官员也不再保持沉默。
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主管Frederic Neumann称,中国央行官员也加入了沟通游戏,他们向投资者解释外汇改革是为了增加人民币灵活性,而不是开启全球货币战争。
一周年大事
中国央行还像市场展示了他们该强硬的时候他们绝不会退缩。1月中国央行强势干预离岸市场一手挫败人民币空头,一手限制资本大规模外流。同时1月底央行开始对离岸人民币存款征收准备金,最终到3月底人民币止住跌势。
为控制人民币资本外流,中国央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2月外管局发布公告称要求VISA和MASTER CARD的境内发卡行,对于持卡人在境外购买保险产品实施单笔限额5000美元的政策。3月起央行停止发放居民通过QDII项目在海外市场投资的配额等等。
此外央行官员鼓励大型银行和对外国公司的潜在收购方借入美元建立离岸现金池,而不是将在岸人民币资产转移。
近期人民币贬值没有引起市场恐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到处都在出现危机。
马鸿(北京)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马大伟(David Mahon)称,英国脱欧等事件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市场对中国央行汇率安排的审视减少。
两项成果
在汇改一周年之际,近期中国央行指出,“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经受住了外部冲击的考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也表示,这一年内中国主要取得了两项成果,一是人民币确实浮动起来了,二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的波动水平也有所加大。汇率的波动能够调整中国的国际收支以及中国的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等,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