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原油已经跌破40美元/桶,这对于亚洲的车辆驾驶员来说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但是这将继续加深中国和其他大型石油消费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
周一(8月1日)WTI原油自4月来首次盘中跌破40美元/桶,周三WTI原油仍交投于40美元/桶下方,布伦特原油交投于42美元/桶下方,录得逾3个月最低水平。
目前分析师的共识是未来几个月石油市场将回归平衡,但是部分分析师认为近期油价将持续在低位徘徊。法国兴业银行能源分析师Michael Wittner称,法国兴业银行预计油价将在30美元/桶上方见底。
分析师称,近期油价下跌使得中国原油进口暴增至历史高位,目前中国已经击败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随着油价继续走低中国将持续大量进口。普氏能源分析师Song Yen Ling称,中国今年原油进口量将达740万桶/天,较去年的670万桶/天上涨10%。
有以下因素推动中国进口飙升:去年中国放松监管限制,私营炼油商无需再通过国有炼油企业购买进口原油。这导致独立炼油商海外原油采购量大幅上涨。

(中国原油进口量维持在高位)
同时,油价下跌挫伤中国石油生产,中国许多油田已经开采了不少年,开采成本越来越高。
里昂证券能源分析师Nelson Wang称,国有石油生产商在制定投资预算时是以油价为50美元/桶作为参考基准的,随着油价回落到40美元/桶下方,投资和生产会持续下降,需要靠进口来填补缺口。

(随着油田可开采年限和投资减少,中国石油产量下降)
但是石油进口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正在放缓。
一方面中国整体经济整张放缓,另一方面中国正在经济转型,经济增长引擎将由重工业变为服务业,工业燃料如柴油和燃油的需求量减少。
这意味着中国进口的石油中很大一部分不是被本国消费了,这些石油要么是作为战略储备或是商业储备储存起来,要么是被加工处理了,要么被再出口了。

(中国成品油需求减少)
目前全球市场成品油泛滥,油价受到打压。世界各地炼油商均高估夏季驾车高峰需求,据花旗银行估算,因炼油商误判形势,全球汽油库存高达5亿桶,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分析师称,由此导致的过剩推动中国6月汽油出口创历史新高,并抑制未来进口需求。

(全球石油严重过剩中国汽油库存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