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国际原油暴跌,市场离均衡越来越远,扩大失衡的不仅是原油供给,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更重要的是需求方面,即原油精炼产品打压油价,汽油库存高企,中国成品油出口量加大。
周一(7月25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Longson发布报告称,“市场正处于精炼油驱动的修正当中。”
报告称,2015年末至2016年初,伴随供应的中断,炼油利润状况健康以及全球汽油市场情绪极度乐观刺激原油需求暴涨,远超成品油市场实际需要的量。这曾帮助部分地区原油统计数据改善,最终结果却是市场受到大量汽油冲击。几乎所有地区汽油库存均上升至5年来最高水平,炼油利润大幅下滑。汽油库存高企打压原油市场,只是时间上出现滞后。随着炼油利润进一步下滑,炼油商原油利用率降低,原油需求受到冲击。最终这将加重原油市场负担,期货升水幅度上升(升水指远期期货价格高于近期期货价格),库存居高不下,油价下降。
更糟糕的是,汽油需求激增并未如预期般的出现,这一关键动能的缺失使得原油上攻后继乏力。且摩根士丹利称,汽油需求增长正在减速。
该报告指出,成品油需求增长正在减速,在关键的汽油和柴油市场相关信号尤为突出。最近几年中,中国汽油需求增长最大,但需求增速现已显著下滑。5月中国汽油需求同比下滑1.8%,柴油需求骤减11%。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取消石油补贴影响,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如沙特和巴西需求同样受挫。最近数据显示,美国和印度需求同样出现减速信号。4月美国汽油需求低于3月,与季节性趋势相分化。
原油需求低于成品油,这是3年来首次出现这样的的趋势。炼油商是原油的实际消费者,对于石油市场平衡来说,原油需求根本上比累计成品油需求更为重要。鉴于成品油市场供给过剩,炼油利润大幅下降,炼油活动减少,预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原油需求还将继续恶化。
结果就是,WTI原油期货在数周之前上破50美元/桶之后,现已落回43美元/桶附近,油价加速下降让人回想起去年下半年原油的走势。
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不意味着市场已经开始着手寻找解决方案。恰恰相反,据路透社报道,炼油商正在进行另一项尝试,阻碍市场重归平衡。因需求疲软,炼油商将会提前由生产夏季汽油转向生产冬季汽油。提前生产将导致冬季油快速填充库存,而冬季月需求激增几乎不可能出现,这不过是推迟油价崩溃的时间而已,且库存进一步上升对石油市场挫伤更大。
冬季汽油杂质更多,成本更低,对环境污染更大。根据美国政府监管规定,通常到9月15日之后才允许销售。炼油商通常会在8月进行汽油生产转换。
路透承认,“现在在生产中加大冬季汽油生产的比例会使之后油市供给过剩的情况恶化,由于石油业的选择并不多,为了削减成本,他们还是甘愿冒这个风险。”
从目前的裂解价差(汽油价格或燃料油价格与原油价格的差值)来看,美国炼油商三季度盈利状况预计同样疲软,今年将成为2011年页岩油繁荣爆发以来经营状况最差的一年。那么为什么炼油商仍选择提前进入冬季汽油生产,将赌注全部押在冬季驾车高峰上呢?
部分人认为这预示着前路愈加艰难,不管是对原油市场来说,还是对炼油商来说。一名美国东部交易员称,炼油商冬天生产夏季汽油是因为冬季销售一团糟,反之亦然。
不管怎样,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需求疲软。如果说夏季驾车高峰销售只是不尽如人意的话,冬季可能会成为一场灾难。
炼油商的该举动无异于困兽犹斗,或许解决燃眉之急,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上周美国汽油库存达到2.41万桶,同比涨幅超10%,远高于5年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