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中国汽油出口量创历史新高,因当地炼油商加大出口缓解高库存。周四(7月21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6月中国出口汽油达110万吨,或约26.9万桶/天,环比上涨42%,同比将近翻倍。
中国汽油出口速度远超需求。分析师称中国增加这一主要汽车燃料的出口并不奇怪。
BMI Research能源分析师Peter Lee表示,“消费不是问题因为现在销售还是不错的。只是炼油商有些做过头了。”
投资者担心的问题在于,中国成品油冲刷市场,区域炼油毛利将下跌。里昂证券(CLSA)分析师Nelson Wang称,今年一季度平均区域炼油毛利在5美元/桶到6美元/桶之间,三季度可能会下跌至3美元/桶位置附近。
Peter Lee称,“毛利降低意味着中国、韩国和日本炼油商在三季度将别无选择只能减少产量,不是三季度就是四季度初。”
周四发改委宣布,自7月2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155元和150元,创2015年8月19日以来最大下调幅度。
中宇资讯报告指出,自本计价周期以来,石油供应过剩基本面的因素主导市场,导致欧美原油处于震荡下滑态势,拖累变化率负值内震荡下探,7月21日下调窗口如期开启,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迎来年内第二次下调,这也是今年实施新定价机制以来的首次下调。
卓创成品油分析师胡慧春预计,目前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局面未改,而美元指数震荡走强,美国原油库存也相对高企,在这些诸多的利空消息影响下,预计短期 内欧美原油或将延续震荡下滑态势,未来原油变化率将处于负值内震荡下滑,8月4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有望迎来再次下调,这将是今年以来首现“两连跌”。
隆众石化分析师李彦表示,近期原油市场多空仍在对峙,未出现持续的涨势或者跌势,不过利空气氛较之前有所增强。当前油价上行动力欠缺,连续冲高的概率较低,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下调或搁浅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