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意大利的结构性问题,该国应该放松货币政策。然而,由于意大利在欧元区,该国的货币情况反而太紧,导致2008年以来该国名义GDP大幅下跌至金融危机前水平下方。
这导致了2008年以来不良银行贷款与坏账的飙升。意大利名义GDP增长与不良贷款出现大大的“死亡交叉”。

克里斯滕森表示,“很明显,如果名义GDP增速自2008年以来没有大幅下跌,也不会有今天的意大利银行业危机。”
2008年以前,意大利不存在泡沫,也没有迹象显示,意大利银行不可靠。但即使是最保守的银行,在所在国的名义GDP蒸发25%时,也会陷入麻烦。
因此,克里斯滕森认为,意大利银行业危机的解决方法并不是意大利银行或整个欧洲银行业的资本重组。他认为,解决方法是保证欧元区名义GDP的稳定。
克里斯滕森表示,主要问题在于:欧元区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克里斯滕森的朋友Marus Nunes 在其微博中争辩称,在欧元区的“北部”,货币政策总体来说“可以”,而在欧元区“南部”,货币政策太紧。意大利属于后者。
这意味着,问题是让欧元区名义需求“保持正轨”是否足以保证欧元区南方国家可以避免银行及主权债务危机重来。不幸的是,过去8年的发展给出的乐观的理由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