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和证券称,人民币预期将保持相对稳定,但是基本条件是中国内地出现经济神话。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观点认为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基础,因这将打击中国公信力,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且货币贬值未必能够促进出口。
大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Kevin Lai称,人民币贬值首要是为了保护央行资产负债表,刺激出口目标屈居第二。
上周Lai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资本出现持续外流的情况下,央行若要保持人民币兑美元在既定水平需持续进行外汇干预,包括在公开市场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将造成基础货币收缩,这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无本质区别。
而这与领导刺激经济增长的目标背道而驰。
Lai表示,避免紧缩的唯一方式是停止干预或至少降低干预规模。这将导致货币贬值。
从近期人民币中间价走势来看,中国当局默认了人民币走弱。人民币即期汇率允许在人民币中间上下2%的区间内浮动。
周二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调107点,报6.6950,录得2010年12月以来新低逼近6.7大关。
人民币走软的同时是资本的大规模外流。
国际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资本外流规模高达7000亿美元。自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平均每月资本流出规模为1000亿美元,这还只是央行能够统计到的数据。但最近几个月资本外流速度放缓。路透社报道称,5月商业银行净卖出外汇125亿美元,相比4月的237亿美元和3月的364亿美元明显下降。
2015年资本外流引发市场忧虑,投资者担心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不足以保证人民币长期稳定。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意外增加134亿美元至3.21万亿美元,低于2014年6月3.99万亿美元的峰值。
尽管中国目前面临资本外流难题,许多分析师预期金融危机不太可能发生,部分归功于中国的高储蓄率。
但是Lai并不认同这一点。他指出,在20实际90年代末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时许多国家储蓄率同样很高。
Lai称,“做多人民币曾经盛行一时,这使得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元持续流入换成人民币。突然,资金想要流出了。资本流入支撑中国境内债务迅速扩张,反之资本外流将导致境内债务大量收缩。这说起来有点像在讨论国际收支平衡危机的起因了。”
Lai称在资本持续流出的情况下,央行如果持续干预稳定人民币汇率,这将导致央行外汇储备收缩,继而对境内债务产生收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