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公投把市场搅得天翻地覆的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它将投资者的注意力从美联储加息的讨论上转移开来。此前市场一直纠结于美联储会不会实现自己的诺言进行加息。
但这种情况要改变了,现在市场重新回到了脱欧前的水平,而且投资者的注意力已经回到了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上了。下一次美联储的会议是在本月的最后一周进行。
但美股投资者倒没什么好担心的。上一次美联储从近零水平开启加息周期是在1940年代,结果股市和债市表现都比较良好。
下图是1940年至1959年标普500和90天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化

过去几年的近零利率是历史上一个比较罕见的情况。所以可以供参考的数据并不多。但也并非绝无仅有。
上一次的近零利率时代大约是在“大萧条”的尾声。在1930年代,90天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都处于近零水平,而到了1940年,更是达到了0.01%的低位。在那之后,国债收益率走上了漫漫正常化之中。10年之后,收益率达到了1.07%,而到了1960年,已经升到4.35%。
如上图所示,伴随着国债收益增高的是股市的上扬。事实上,上图还显示了国债收益率和标普表现的强相关关系。国债收益率的走势会在6-12个月后在股市上面体现出来。这一强相关有95%的可信度。而且这一关系不仅仅适用于图中所表现的20年时间,还适用于其他的时候。
一些人担心美联储的加息会损害股市,但它们之间的强相关并不令人惊讶。事实上,利率水平与经济活动是息息相关的,而经济活动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和股市表现。
但以上的分析并不是说美联储一加息股市就一定会上涨。只是说在历史上来看,并且将时间的长度放大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修正关系。
所以,期待美联储不加息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想法,更应该期待的是美国经济能够承受住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