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央行811汇改引发外汇市场地震,因预期人民币将大幅贬值,资金大规模外流,推动人民币进一步贬值,陷入恶性循环,央行不得不出口干预。今年1月噩梦重现,央行再次重拳出击,维持人民币稳定。这两轮外汇冲击阴影尚未消散,英国脱欧令人民币再度承压,央行面临两难选择:币值稳定和加强出口竞争力,究竟先保另一个。此外,周三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进行2100亿元人民币七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规模连续4个交易日超过千亿级别,表明流动性缺口一直存在,而能补充的渠道将依靠央行的投放。从弥补流动性缺口以及为供给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看,投资者应警惕央行又突然在晚饭时间段实施“双降”
英国脱欧给中国带来的冲击出现分化。一方面是欧元暴跌,欧洲经济不确定性徒增,另一方面是美元暴涨,资本外流风险上升。这将迫使当局调或整其货币政策。
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市场分析师Li Liuyang称,“目前人民币的基本面指向贬值,若英国脱欧带来更多的压力,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方向或将受到挑战,央行官员必须做出权衡,究竟是让市场供求发挥其效用促使人民币贬值加速,还是首先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

(人民币相对美元大幅贬值,相对欧元大幅升值)
目前市场预期英国脱欧将促使美联储推迟加息,最终将刺激美元走软。但到目前为止,避险需求趋使美元暴涨。自上周公投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已经贬值1.2%,创5年新低,人民币兑欧元反弹2.4%。
目前部分银行已调整其对人民币的预期。美国银行认为,因中国将寻求提升出口竞争力,到今年年底人民币相对美元将贬值5%到7%,之前的预期值是6.9%。澳新银行称,需重新检查之前6.65%的贬值预期是否准确。瑞银集团预测人民币将更快贬值到6.8%,因中国将进行降准,放宽融资条件。
资本外流忧虑
人民币加速贬值或将重新引发恶性循环,市场预期人民币将更加疲软,资本外流加快,资本大规模外流反过来又将加速人民币贬值。2015年8月人民币出人意料的贬值刺激大陆投资者寻求海外资产保值,同时公司提前偿还境外债务,导致近1万亿美金从中国流出。
日本大和资本市场公司(Daiwa Capital Markets)首席经济学家赖志文(Kevin Lai)称,“第二轮资本外流已经开始。英国脱欧对整个欧洲产生影响。欧洲加上英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不可以被低估。”
出口风险
根据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数据,中国15.6%的海外销售的目的地是欧盟,2.6%的销售面向英国。从历史数据来看,欧盟GDP增长率每下跌1%,中国GDP增长率将减少0.2%。
ABN Amro Bank NV驻新加坡策略师Roy Teo称,如有必要中国央行将采取措施减缓人民币贬值速度。去年8月和今年1月,人民币贬值预期被夸大,资本外流压力增加,中国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卖出美元,并进行头口干预,从而对人民币进行支撑。
Teo认为,央行会重复之前的举动,当前全球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增加,人民币贬值将加大资本外流量,这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反映市场预期人民币将更快贬值。周一(6月29日),人民币12个月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点位录得3个月内最高水平,3个月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隐含波动率同样上升到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 Group AG)亚洲宏观策略主管Ray Farris称,中国希望通过人民币贬值来保持贸易权重。今年以来,中国出口除了3月除外,每个月出口额都出现下降,人民币相对尤其贸易对手国货币组成的一篮子货币已贬值5.6%。
之前人民币中间价连续3天下调,最低触及6.6528,创2010年12月以来新低。周三(6月29日)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上调204点,报6.6324,脱离5年半低位。
周二(6月28日)央行表示,近期受英国“脱欧”公投影响,国际外汇市场出现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仍保持了基本稳定,市场预期平稳,人民币汇率将继续按照既有的形成机制有序运行。
周三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进行2100亿元人民币七天期逆回购操作,当天有1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800亿元。英国脱欧之后人民币迅速走低,货币市场资金面趋紧,为缓解流动性趋紧局面,并稳定市场参与者信心,央行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逆回购过千亿级别。
央行如此大规模的逆回购显示,流动性缺口一直存在,而能补充的渠道将依靠央行的投放。从弥补流动性缺口以及为供给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看,投资者应警惕央行又突然在晚饭时间段实施“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