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罗斯在周二公布的英国《卫报》上指出,触发1992年英镑贬值的确是傲人之举。因为此举使英国经济不再只受到强势英磅的影响。
虽然一些“脱欧”倡议者认为欧盟认为,英镑贬值的后果将重演1992年一幕,通过压低出口成本令英国经济因祸得福,但索罗斯不以为然。
索罗斯针对以上说法给出了三个原因:
首先,在1992年和2008年的英镑大幅贬值之后,英国央行依靠大幅削减利率来自救。但索罗斯表示:现在看来,此举此次是行不通了,因为利率已经接近于零。
索罗斯写道:“如果‘脱欧’之后,因房价下跌,工作机会丧失而导致的经济衰退,那么很可能,只会有更少的货币政策能刺激经济,以及应对随之而来的需求损失”。
其次,英国经常账户赤字远比1992年或1992年要更大。索罗斯指出,事实上,英国现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依赖外国资本。与1992年和2008年英镑贬值后增加资本流入的状况不同。“脱欧”后的资本“定会以另一种方式”流动。
第三,索罗斯表示:“脱欧”后的贬值可能不会像1992年那样提高制造业出口,“因为对于当下的英国企业而言,进行新投资,雇佣更多的工人或增加出口能力而言,交易条件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了”。
最后,“脱欧”后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与1992年事件相比,可能与1967年英镑带来的耻辱和痛苦以及英镑贬值有更多的相似点。他写道:此举削减了英国的生活水平。最重要的是,市场投机比1967年“更大更强”。而英国政府或选民将“渴望利用任何失误”改善这种状况。
索罗斯表示:“‘脱欧’会让一些人变得更加富有,但对于包括大多数选民在内的普通民众,只会带来贫困”。索罗斯因此预测,警告称:“脱欧”投票选项,或将导致在开票的翌日金融市场就上演“黑色星期五”。
1992年9月“英镑风暴”爆发时,卡梅伦还是英国财政大臣诺曼·拉蒙特(Norman Lamont)的一个年轻的助手。当时,英国方面无法承受索罗斯和其他投机者引起的兑英镑的投机性冲击,此举最终令英国选择不加入欧元区,但这也因祸得福令该国在2010开始爆发的“欧债危机”中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