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APP讯——
汇金网6月17日讯——黄金一直被看成是“万能投资”:不但可以在通胀或通缩的情况下避险,还能在政治,金融或经济动荡阶段避险,当然能在其他各种情况下,充当避风港。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动荡局势下,投资者对黄金兴趣飙升也是理所当然,但黄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全,果不其然,因昨夜英国亲“留欧”议员遭枪杀,市场避险情绪陡降,黄金隔夜大跌近40美元,有分析人士指出,黄金这波上涨行情主要受脱欧公投推动。
避险情绪金价暴涨
周四(6月16日)黄金市场大幅走高,上行不仅突破1300美元/盎司重要关口更是触及1313美元/盎司的近两年最高水平。
ETF Securities研究和投资策略主管James Butterfill认为,黄金市场还能大幅上涨。
Butterfill表示:“英国退欧风险利空英镑,而黄金市场也将受到大幅推动,我们认为金价能涨到1400美元/盎司水平”。
Butterfill认为,这背后有很多理由,一方面有英国退欧风险,一方面还有美国总统大选,当然,还有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放缓。这是三个很重要的风险事件,因此黄金受欢迎。金价涨到1400美元/盎司水平是有所支撑的,不仅仅受短期效应。
黄金远远没有这么“安全”
6月16日,黄金飙涨至1300美元上方,可还没站稳脚跟,英国一名女性“亲欧”议员遭枪杀,公投日期往后推迟一日至24日,市场预期脱欧概率大降,避险情绪陡跌,黄金隔夜大跌近40美元。没有了避险情绪的推动,黄金也只能乖乖下跌。
目前黄金最具吸引力的原因是或许正是黄金的避风港属性。当前局势下,货币,经济和政治不确定性空前,自古就被作为保值工具的黄金吸引力陡增。
普遍认为,安全资产应当能够在市场压力下保持相对稳定的价值。市场压力下,股市通常会大跌,从黄金的历史记录来看,黄金远远没有这么“安全”。
然而,投资黄金需谨慎!黄金投资在你的可投资资产总额的比重中,不应占据超过个位数的比重。
即使不提历史,投资者也应当提防价格暴涨的“避风港”。
一些投资者认为,黄金的避险作用不是针对预期的通胀率变化,而是针对通畅率的意外变化。而通畅率的意外变化更难衡量,然而通过实证可以看出,黄金和通胀率意外变化的长线关系并不如预期的那么精彩。
以黄金和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关系为例。
二者的基本关系是此消彼长,呈负相关性。购买国债可以享受高于通胀率的收益率,而买入黄金则没有。今年美国10年期国债实际和名义收益率下跌,金价上涨。
预期今年通胀率将会回升,尤其是美国通胀率;政府债券收益率或将随之上涨。因此,投资黄金不应当占据投资组合中的过大比重。
最近油价复苏也为黄金未来表现埋下隐患。
寻求避险的投资者应注意,现金和短期债券仍然是最好的选择。针对预期的通胀变化避险,历史证明,股市才是最靠谱的选择。
警惕! 黄金不是你想象中的“避风港”!
塔伦
2016-06-17 09:26
来源:【转载】
本文共901.5字 | 预计阅读: 4分钟
汇通财经讯——黄金一直被看成是“万能投资”,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动荡局势下,投资者对黄金兴趣飙升,周四(6月16日)黄金市场大幅走高,上行不仅突破1300美元/盎司重要关口更是触及1315美元/盎司的近两年最高水平;但黄金远远没有这么“安全”,果不其然,因昨夜英国“亲欧”议员遭枪杀,市场避险情绪陡降,黄金隔夜大跌近40美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
-
塔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篇数: 250550 粉丝: 144
行情
欧元美元 | 1.0468 | -0.0006 | -0.06% |
英镑美元 | 1.2568 | -0.0020 | -0.16% |
美元指数 | 107.17 | 0.11 | 0.1% |
美元人民币 | 7.25 | 0.01 | 0.08% |
美元日元 | 154.91 | 0.38 | 0.25% |
点击排行 48小时
- 黄金交易提醒:俄乌局势担忧笼罩市场,金价三连阳!或剑指布林线中轨
- 避险情绪升温却难敌美元强势,黄金关注能否守住2620
- 黄金交易提醒:俄罗斯发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金价喜迎四连阳,空头还有机会吗?
- 金价飙升至一周高位!多空对峙下黄金能否突破极限?
- 全球市场聚焦:美元反弹,黄金承压,油价因地缘政治升温
- 全球市场聚焦:地缘支撑黄金原油,日元为何强势领涨?避险情绪暗藏哪些玄机!
- 黄金价格上涨,多头继续反弹
- 11月20日美市更新的支撑阻力:金银原油+美元指数等八大货币对
- 11月21日财经早餐:投资者纷纷寻求避险,金价创一周新高,俄最新举措限制油价跌幅
- 11月21日现货黄金短线走势分析:多头士气正旺,警惕美国初请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