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8月起中国央行为保持汇率稳定已经消耗了将近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尽管近期有批评指出中国违背了由市场决定汇率的承诺。
据相关人士称,尽管这些干预措施代价很大,但是对于保持经济信心并阻止人民币无序贬值十分重要。
据《金融时报》估计,自去年8月央行出人意料对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做出调整之后中国已经花费了将近4730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2015年的811汇改引发市场对于中国将允许甚至鼓励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担忧,带来一波人民币抛售潮。
一名央行官员称,“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信心,不论是全球的还是中国内部的。就外汇储备方面而言代价确实昂贵,但是该政策的效果不能仅凭数字来评定。一旦市场失去信心要恢复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有分析师指出,尽管央行官员明白改变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不再只盯住美元会使得部分之前被压制的贬值压力被释放,但是央行低估了市场反应。
汇改实施后,人民币由原定目标的贬值5%迅速演变成暴跌10—20%。在这样的恐慌煽动下投资者集体抛售人民币,整个金融系统稳定性被削弱。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David Lipton)将于周二(6月14日)在北京发布年度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报告中很可能会强调汇率波动问题。
2015年8月中国汇市的动荡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时IMF尚未决定是否将人民币纳入SDR,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股灾增加了投资者的不安情绪。
股市的动荡使得央行在宣称减少市场干预才过了几天就出手遏制人民币贬值趋势。
但是也有一些央行顾问辩称通过市场干预稳定人民币汇率没有必要。一名顾问称鉴于中国持续的外汇顺差以及外部债务水平较低,人民币相对美元依然保持相对稳定。这名顾问表示,“考虑到整个国际收支情况,人民币将很容易恢复稳定并反弹。”

批评者称央行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干预市场完全是一种浪费,因其不过是推迟人民币走软的时间而已。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一旦美联储加息时间更加明确,人民币下行压力将恢复。5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下降到3.19万亿美元,而2014年峰值为3.99万亿美元。即便央行出手干预,人民币自去年8月起依然贬值了5.3%。
央行官员认为中国经济现在出现企稳迹象,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将会是适度的并且不会引发大规模的恐慌。
上述央行官员称,“不论何时经济出现衰弱信号,政策制定者们总会很快开始担忧如何维持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放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