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影子银行在过去三年中一直扮演者社会融资的重要角色,但随着现在理财产品泡沫的破灭,影子银行本身的债务问题开始逐渐显现。
去年2月份,中信证券一款与影子银行合作的理财产品就爆出112万美元的违约丑闻。在中国P2P行业问题越来越明了的情况下,相关理财产品背后的影子银行逐渐浮出水面。
虽然中国国内的理财产品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但中国国内投资者有贪小失大的恶习。相比中国国内银行定存利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要高的多。但这些理财产品本身的现金流就很有问题,因此很容易出现违约事件。
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案例就是去年8月份,河北省最大担保公司破产案例。该担保公司属于国有资产,其为几十家信托机构提供了超出500亿元的担保。因为下游机构违约导致其遭受牵连。
现在,中国国内很多理财产品都是用于投资房地产及其他高风险投资品种。甚至有些理财产品为了避免违约发空包,以新融资偿还旧债务。许多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根本满足不了最终兑付需求,这其中隐藏了巨大风险。
理财产品的威胁比银行业不良资产更加巨大。2010年,中国政府开始控制自己此前投放的4万亿元信贷。然而,在理财产品的助推下,市场流规模已经达到了24万亿元,比GDP的三分之一还多。根据中国央行的要求,信托机构正在帮助转移银行不良资产风险。

因为理财产品很多都是借短贷长模式,这使得这些企业财务杠杆不断增加。管理者必须努力寻找傻子接盘。
换句话说,这是中国主导的典型庞氏骗局。因为大而不能倒导致中国政府不得不花费大量财力维持这种模式的运作。
但是,最近中国政府也遇到一个大麻烦。因为近期的房地产、期货市场泡沫导致许多游资离开理财产品市场,把资金投入到泡沫市场。这可能导致理财产品融资不够造成连环违约事件。
据彭博报道称,现在违约阴影正笼罩在中国3.6万亿美元的理财产品市场上。
按照彭博的意思,中国用来应对明斯基时刻的方法就是利用庞氏骗局进行过度。最终把风险全部转嫁给社会。

彭博表示,以往中国的理财产品都是用来投资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衍生品,现在的理财产品自己都是用来互相投资。
但是,理财产品每次兑付都在蚕食所剩无几的市场流动性。苏格兰皇家银行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称,“如今中国的所有风险都集中在金融系统中。”
理财产品为了保证兑付不得不采用庞氏骗局模式维持运作。不过,这种方式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投资者。为了筹集新资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被迫提升,与之相对应的实际收益率则会不断走低。
所以,现在一些关注中国的研究员、经济学家都很担心中国的这种庞氏骗局模式能维持多久。依照现在这种发展形势,中国极有可能重演2008年美国次级债金融危机。中国2015年理财产品市场规模达23.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5%。中国政府方面对此依然束手无策。
